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生態學
關注()《生態學雜志》農業核心期刊征稿,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生態學領域有創造性,立論科學、正確、充分,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反映中國生態學的學術水平和發展方向,報道生態學的科研成果與科研進展,跟蹤學科發展前沿,促進中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欄目設置: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研究簡報、新方法與新技術、書刊評介、學術動態等。內容涵蓋:生態系統、分子、種群、群落、景觀等生態學。現被中國和外國10多家權威檢索系統和數據庫收錄,包括:《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以及美國《生物學文摘》(BA)、《化學文摘》(CA)、英國《生態學文摘》(EA)、等。曾榮獲中國科學協會優秀學術期刊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遼寧省一級期刊等。
期刊欄目:
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學術討論與建議、技術與方法、生態建設經驗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數據庫文摘雜志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科雙效期刊國家雙效期刊
生態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1.本刊性質《生態學雜志》(月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2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刊方向,結合科研、教學、生產實際,報道生態科學諸領域新成果、新信息等。
2.《生態學雜志》刊登內容本刊刊登有關生態系統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生物地球化學、生理生態學、化學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進化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新方法與新技術、研究簡報、書刊評介、學術動態等。
3.《生態學雜志》文章篇幅以6~7個版面(12000~14000字)為宜。
4.題目和作者題目務必言簡意賅,字數不超過20個字,中英文題目應一致。作者署名應限于主要參加者,一般不宜超過8名,多位作者需注明通訊聯系人。作者單位應使用標準全稱,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郵編。
5.摘要和關鍵詞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須說明論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著重于創新與發現,以300字左右為宜;對于專論與綜述,建議寫成報道-指示性摘要。關鍵詞3~7個(請勿與題目中出現的詞重復)。
6.中圖分類號和基金項目文章需注明“中圖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4版),置于關鍵詞下。正文首頁以腳注形式注明基金資助項目及其編號。
閱讀推薦: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
《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是國家科委(79)國科發條字341號文批準創辦的植物學專業學報,是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全國性自然科學期刊。本刊1979年創刊,現已成為我國植物科學研究發表論文的主要學術性刊物之一。本刊屬于中國生物學類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植物學各學科具有創新性或較高學術水平的原始論文和簡報;植物學領域的新發現及重大應用價值的新成果快報;結合本人工作,反映本學科重要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的綜述等。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生態學雜志》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醫師在線》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生態學最新期刊目錄
免耕秸稈覆蓋下不同時間施用促腐劑對黑土理化性質及真菌群落的影響————作者:龐雪藝;米俊珍;劉景輝;張俊珍;潘越;王金金;王希全;趙寶平;羅方;
摘要:為明確免耕秸稈覆蓋不同時間施用促腐劑下黑土理化性質及真菌群落的變化,本試驗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黑土區設置翻耕秸稈還田(CK1)、免耕秸稈覆蓋不施促腐劑(CK2)、免耕秸稈覆蓋播種時施促腐劑(NT1)、免耕秸稈覆蓋播種后15天施促腐劑(NT2)、免耕秸稈覆蓋播種后30天施促腐劑(NT3)5個處理,研究土壤容重、pH、養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與CK1相比,CK2顯著提高了0~40 cm土...
沉水植物退化對淺水湖草海風生流及水質的影響————作者:傅睿;孫凱;許玖玲;胡小風;厲莎;王婧妍;楊棠武;
摘要:貴州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淺水湖,近年來草海的沉水植物急劇減少,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嚴重退化。本文采用MIKE21數值模型,研究風力擾動對草海濕地修復策略的影響。通過模擬不同風力條件下的水動力特性,分析沉水植物退化前后水體流速和水質的變化。結果表明,沉水植物退化導致水體流速顯著增加,平均增加59%,且平均風速下最高流速達0.037 m·s-1。此外,風力擾動通過引起底泥再懸浮,增...
扎龍濕地三種同域營巢鷸類的巢址選擇影響因素————作者:王文君;許林;孫忠耀;許玲霞;宗誠;程鯤;
摘要:巢址選擇是鳥類繁殖的重要環節,同域營巢的物種如何利用相似的生境資源進行競爭與共存,是鳥類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為探究松嫩平原混群繁殖鷸類物種的巢址選擇差異,2022年和2023年的5—6月在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濕地,對同域營巢的黑翅長腳鷸(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鷸(Recurvirostra avosetta)和半蹼鷸(Limnodromus semipalma...
酸雨對改良劑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效果的影響————作者:周惠婷;章家恩;
摘要:土壤酸化是影響重金屬活動性和化學形態分布的重要因素,酸雨是導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全面梳理和總結酸雨對改良劑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有效性(穩定性和形態變化)的影響規律,對已發表的59篇相關文獻進行了Meta分析。結果表明,酸雨作用下添加改良劑可顯著減少土壤重金屬的總淋失量,平均減少了66.40%,可交換態和碳酸鹽結合態重金屬分別顯著減少了43.02%和11.17%,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有機物結合...
吉林省黃泥河林區馬鹿棲息地適宜性評價及廊道構建————作者:田新民;孟訾靖;劉小慧;汲旭陽;王鑫雪;
摘要:在強烈人為干擾背景下,多種環境因子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質量和分布。馬鹿(Cervus canadensis)是棲息于溫帶區北方森林的大型食草動物,通過取食植物和為頂級捕食者提供食物資源來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因此及時開展馬鹿棲息地適宜性評價和廊道構建對其種群的保護和恢復至關重要。本研究在吉林省黃泥河林區采用樣線調查法和足跡鏈跟蹤方法收集馬鹿活動位點信息,利用ArcGIS 10.4...
馬尾松人工林異齡混交改造對林下植物多樣性及功能群的影響————作者:何欽霞;黃海梅;李濟銀;梁鈺瑩;馬海倫;黃雪蔓;尤業明;
摘要:林下植被在調控森林群落結構和功能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為了探究針闊異齡混交改造對馬尾松林下植被的影響,本研究對馬尾松純林(PP)、馬尾松/紅錐異齡混交林(MP)和馬尾松/多種闊葉樹異齡復合混交林(MMP)的林下植被進行了調查,比較不同林分類型的林下物種組成差異,進而探討馬尾松林下灌木層和草本層植物的多樣性、功能群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與PP相比,MP草本層植物的物種豐富度、Shan...
黃河上游某規劃電站上游魚類棲息地評估和生境補償篩選————作者:王宇翔;王翔;楊志;潘文光;蔡露;趙娜;侯軼群;石小濤;
摘要:為了給受黃河上游某規劃電站建成后庫區生境變化影響下的干流土著魚類篩選適宜的生境補償支流,本研究于2023年6月和9月對研究區域內黃河干支流進行了棲息地質量評估和魚類資源調查。利用遙感將研究區域內黃河干支流劃分為213個河段,并依據其環境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組,從各組中選取代表性河段進行樣方調查,參考定性棲息地評估指數(QHEI),運用加權平均模型計算出各支流的整體質量評估得分。結果表明:切木曲和格曲...
融冰期刺參三種不同網箱養殖模式的環境微生物分析————作者:王俊輝;阮述超;李樹楓;王永杰;王紫彤;韓泠姝;趙欣濤;趙沖;常亞青;丁君;
摘要:為探究不同網箱養殖類型在融冰時期的環境菌群特征,本研究以遼寧大連地區普蘭店傳統池塘網箱、瓦房店透水池塘網箱以及莊河外海網箱為研究對象,對三種網箱養殖環境進行環境因子檢測,并利用16S rRNA測序技術,開展融冰期三種不同網箱模式下的網箱附著物和網箱水體菌群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表明:融冰期刺參三種網箱養殖模式中的水樣和附著物樣品的優勢菌群主要隸屬于擬桿菌門(Bacteroidota)、疣微菌門(Ve...
化肥有機替代對土壤磷有效性和水稻產量的影響————作者:王艷玲;王吉高;魏鍇;袁朝燕;嚴金龍;朱波;
摘要:為闡明農作物秸稈單獨還田或聯合動物糞便共同還田并替代部分化肥氮對稻田土壤磷有效性和水稻產量的影響,本研究以川中丘陵區水稻田為對象,設置無肥(CK)、化學氮磷鉀肥(NPK)、豬糞-秸稈共同還田并替代部分化學氮肥(MSNPK)、秸稈單獨還田并替代部分化學氮肥(SNPK)4個處理,研究等氮條件下不同化肥有機替代施肥處理對土壤磷酸酶活性、磷組分含量以及水稻磷吸收量、產量、生物量的影響及其相互關系。結果表明...
硬化地表對城市綠化樹木下土壤細菌群落垂直分布的影響————作者:于偉偉;楊韻江;王亞晨;田盼立;王效科;
摘要:硬化地表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不利于土壤細菌群落生長。為了研究硬化地表下土壤細菌群落垂直深度上的變化特征,本試驗原位模擬透水硬化地表(pervious pavement, PP)、不透水硬化地表(impervious pavement, IPP)和不硬化對照地表(non-pavement, NP)3種類型地表,栽種北京典型綠化樹種——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蠟樹(F...
2個梅花品種幼苗對干旱及復水的光合生理響應————作者:王梓煦;羅春燕;郭子燕;童宇航;鄭為軍;李慶衛;
摘要:研究梅花品種‘美人’梅與‘骨里紅’梅對干旱脅迫及復水的生理響應機制,為梅花抗旱性評價提供科學參考。采用自然干旱處理法,觀測不同干旱處理時間(0、7、14、21、28天)及復水7天處理下盆栽梅花幼苗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標。結果表明:隨著干旱脅迫程度增加,‘骨里紅’葉片萎蔫、黃化現象較‘美人’梅更嚴重;干旱14天后,與‘美人’梅相比,‘骨里紅’的葉綠素a(chla)、葉綠素b(chlb)和葉綠素a+b(c...
四川省植被覆蓋度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作者:羅緒富;董正亮;孫玉芳;
摘要:揭示四川省植被時空變化及其與影響因子相關關系,為定量評估區域生態環境提供重要的基礎與科學依據。本研究采用2000—2020年MODIS數據,基于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蓋度(FVC),通過Sen+Mann-Kendall趨勢分析法、相關系數法、轉移矩陣法分析四川省近21年植被覆蓋度變化規律及其與影響因子耦合變化。結果表明:(1)四川省植被覆蓋總體較好,中高及以上覆蓋度占四川省總面積85.31%。(2...
七星瓢蟲對胡蘿卜微管蚜為害的蛇床及其揮發物的行為反應————作者:朱霄冰;宋澤宇;蔣欣;魏倩彤;單淑蓮;肖鑫如;陳法軍;
摘要:七星瓢蟲(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是蚜蟲、粉虱等農業重大害蟲的主要天敵,在害蟲生物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采用動態頂空吸附法和氣質聯用技術(GC-MS)測定了胡蘿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為害下中草藥植株蛇床(Cnidium monnieri)的揮發物組分變化,并利用Y型嗅覺儀測定了七星瓢蟲成蟲對蚜蟲為害的蛇床植株及6...
增溫對若爾蓋高寒草本沼澤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響————作者:李思奇;許培軒;胡昭佚;吳正江;張昆;董李勤;
摘要:全球變暖正在深刻影響高原生態系統的枯落物分解過程。本研究旨在評估增溫對青藏高原若爾蓋濕地枯落物分解速率的影響。通過結合野外控制試驗和室內培養試驗,分析了增溫對若爾蓋高寒草本沼澤木里薹草(Carex muliensis)枯落物分解速率、枯落物碳(C)、氮(N)、磷(P)含量及CO2氣體通量的影響。研究表明:(1)增溫顯著提高了木里薹草枯落物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并使木...
昆蟲取食對2種亞熱帶喬木幼樹光合特性與生物量分配的影響————作者:陳子亮;許勤勤;楊雲雲;晏斌;胡亞林;
摘要:昆蟲取食葉是森林生態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影響樹木生長、生態系統結構與過程。然而,針對昆蟲食葉對亞熱帶不同樹種喬木光合作用、生物量累積及分配的影響依然不清楚。本研究以亞熱帶森林2種喬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幼樹為對象,比較昆蟲食葉和人為剪葉對幼樹的生長、葉光合作用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響。結果發現,在短期(2個月)內昆蟲食葉提高2種...
科爾沁沙地南緣生態屏障區防風固沙功能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作者:朱夢媛;田一辰;金磊;田佳曄;宋立寧;崔景軒;鄭曉;李秀芬;
摘要:遼西北地區是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要區域,評估防風固沙功能對區域生態和糧食安全及黑土地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修正土壤風蝕模型(RWEQ)定量評估了遼西北地區2000—2020年防風固沙功能的時空變化,并對其驅動因素進行解析。結果表明:(1)2000—2020年固沙總量從13.09×1010 kg增至14.02×1010 kg,防風固沙保有率從78.0...
烏魯木齊市常見綠化樹種葉片滯塵量時空變化規律————作者:恩卡爾·沙德克別克;凱麗比努爾·努爾麥麥提;阿麗亞·拜都熱拉;
摘要:為了探究城市常見綠化樹種葉片滯留大氣不同粒徑顆粒物含量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規律,在烏魯木齊市中心城區的交通區TA、居住區RA、公園區PA及景觀生態林LA(雅瑪里克山不同海拔:844、869、910、930和960 m的榆樹)等不同功能區內,選擇6種常見綠化樹種作為供試樹種,測定其葉片各粒徑顆粒物(PM0.2~3、PM3~10、PM>10 珍稀瀕危植物煥鏞木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作者:趙芮葉;么偉豪;范豫;王曾輝;靳倩文;廖森夢;歐靜; 摘要:煥鏞木(Woonyoungia septentrionalis)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雌雄異株,主要分布于喀斯特生境。土壤真菌對于雌雄個體的生長發育和形態建成以及雌雄株鄰間相互作用有較大影響,研究煥鏞木雌株與雄株根際土壤真菌組成及多樣性的差異,可為揭示其在生境多樣的喀斯特區域的種群維持機制提供理論依據。以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煥鏞木根際土壤為研究對象,基于PacB... 施肥與光葉苕子覆蓋對柑橘園土壤N2O排放短期影響及其驅動因素————作者:楊洪炳;曾立雄;雷蕾;楊鑫;張佳佳;黃志霖;肖文發; 摘要:研究土壤氧化亞氮(N2O)排放與環境因素的關系及其對管理措施變化的響應,對長江三峽庫區估算土壤溫室氣體排放潛力、改善面源污染問題和柑橘園經營管理有重要意義。為探究長江三峽庫區管理措施變化對柑橘園土壤理化性質、N2O排放通量和微生物特性的影響及N2O排放的調控機制,選取施肥+光葉苕子覆蓋(V)、施肥+清草(T)和不施肥+光葉苕子覆蓋(... 路域邊坡近自然恢復理念與路徑探討————作者:林莎;陳建業;孔亞平;陶雙成; 摘要:為強化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升路域生態恢復綜合水平,針對當前路域邊坡恢復中近自然理念貫徹不足、實現路徑不明等問題,本文創新性地將“近自然”理念引入公路路域生態恢復領域,提出了路域邊坡近自然恢復新概念,并深入剖析其核心原理,為路域邊坡近自然恢復工作確立了3個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從適宜性生境營造、植被群落恢復重建和植被群落正向演替誘導干預3個維度出發,系統構建了路域邊坡近自然恢復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