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關注()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期刊簡介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5年創刊,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主辦,以集中、快速反映我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最新成果、最新進展為特色的全國唯一一家中醫理論研究期刊。雜志依托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和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雄厚的專業人才隊伍,在導向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堅守中醫理論陣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醫理論研究、教學、科研、臨床工作者認真關注的理論性研究期刊。對我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受重視程度的提高和研究隊伍的擴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全文檢索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擴展庫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和文獻數據庫期刊。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年第11期目錄
中藥毒性相對性及可變性探析......................................陳仁壽
名老中醫癲癇醫案方藥的聚類分析與因子分析........................黃子天
干姜、大黃、丹參水提物對Aβ_(25-35)誘導SH-SY5Y細胞凋.............方玲子
苦參堿對兒茶酚胺致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細胞電活動改變的干預作用......王雪芳
中醫基本疾病證型表征模式的心理學辨析............................楊振寧
發作性睡病與心理的關系..........................................李桂俠
中醫醫院文化管理指標體系架構初探................................姚園
辨證施膳對社區痰濕型體質超重人群影響的研究......................馮志海
美國電子健康檔案政策的簡介與啟示................................吳敏
中醫典籍英譯“闡釋學”問題研究探討..............................何陽
重用下法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3例臨床觀察..........................李凱杰
痛瀉要方加味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65例臨床分析..................謝有良
桃紅四物湯合逍遙散加減治療高脂血癥臨床分析......................張士金
中西醫結合治療足癬繼發重度細菌感染13例臨床分析..................陳虎
中醫臨床思維研究之現狀..........................................周立美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復雜網絡與數據挖掘技術的針灸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選穴規律研究————作者:喬雪;韓鎮澤;閆二萍;劉鵬;欒潔;邱模炎;
摘要:目的 基于復雜網絡與數據挖掘技術探索針灸治療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選穴規律。方法 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資訊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庫至2024年9月8日收錄的針灸治療CKD的臨床研究文獻,并根據納入、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采用WPS表格12.1.0.18240軟件建立...
基于紅外輻射和溫度參數優效組合的仿艾灸關鍵技術研發體系搭建——以實驗性膝骨關節炎為例*————作者:郭亞婷;劉群;辛娟娟;趙玉雪;張雯晰;喻曉春;江天云;高俊虹;
摘要:紅外輻射和腧穴部位皮膚溫度是傳統艾灸療法起效的兩個重要參數。穴位紅外共振理論雖然已有相關的研究,但缺乏科學實驗數據的支持。目前市場上的基于紅外輻射加熱原理的仿艾灸儀器雖然能夠解決傳統艾灸療法存在的艾煙污染問題,但多集中于模擬艾葉燃燒時產生的全波段紅外輻射,缺少可精準實現不同波長紅外輻射和腧穴皮膚溫度最優組合的功能,不利于艾灸療法優效參數的標準化、定量化及臨床推廣。本文針對上述問題,以實驗性膝骨關節...
針刀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價值————作者:姚樂;王淵;喬海法;楊曉航;
摘要:膝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KOA)作為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針對這一疾病,針刀治療憑借其獨特優勢,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中具有關鍵作用。針刀療法源于古代九針中的鈹針和員(圓)利針,臨床觀察發現其能夠有效改善KOA引發的疼痛及關節功能障礙,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揭示其通過松解局部組織、調節力線平衡、抑制炎癥反應等途徑發揮治療作用。現代...
黃芩清熱除痹膠囊通過PI3K/Akt/mTOR信號通路調控滑膜細胞自噬改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炎癥的實驗研究————作者:朱南飛;曹云祥;劉健;王慧;王啊敏;
摘要:目的 本研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號通路,探討黃芩清熱除痹膠囊(Huangqin Qingre Chubi Capsules,HQC)調控滑膜細胞自噬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炎癥的影響。方法 將72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塞來昔布組和HQC低、中、高劑量組,每組12只,并分別以相應藥物預給藥5 d。第5天給藥1 h...
金香蘭臨證應用風藥經驗————作者:張敏;趙江鵬;金香蘭;
摘要:風藥概念由張元素提出,是氣厚味薄、藥性升散、具有風木屬性的一類藥物,通過發散驅邪、升陽舉陷、開郁散火、通竅啟閉、活血通絡、燥濕勝濕、引藥增效,從而調節人體臟腑經絡、暢達氣血津液,治療諸疾作用廣泛而卓有成效。金香蘭臨證靈活應用風藥于內、婦、兒科常見疾病,療效獨特。其經驗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風藥的性能與功用,拓寬思路,深入探索,促進中醫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
奉精、降精探辨————作者:安宏;高雅;
摘要:奉精、降精是把握人一身之精存續狀態的綱領。精的奉降表現為壽夭、常變、轉換三個層面:奉精者長壽,降精者早夭;降精是生命常態,奉精是生命的理想狀態,呈現神仙傾向;養治方法得當與否,是奉精、降精轉換的關鍵。精的奉降現象背后是形神關系的變化,形與神變化偕同為奉,形與神變化背離為降,治精實質是調整形神關系。揭示精的奉降內涵、表現與機制,有助于拓展診斷思路、整合治精方法,彰顯“我命在我”的中國特色生命哲學內涵...
《脾胃論》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之圖闡微————作者:張瑞娟;陳延;黃智斌;莫彥;劉剛;
摘要:李東垣是補土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從脾胃論治內傷雜病”之先河,但東垣補土理論與現有臟腑辨證論治體系不同,故后學難明其奧。本文通過對《脾胃論》中“臟氣法時升降浮沉補瀉之圖”篇的深入研習,結合《黃帝內經》《醫學啟源》等古籍的論述,認為此圖從理、法、方、藥方面系統闡述了補土理論體系,是東垣補土理論的核心內容。臟氣是李東垣補土理論的核心,是從脾胃調五臟的理論基礎;法時是實現李東垣補土理論的關鍵,是從脾胃調...
羅福至《延齡纂要》養生思想探析————作者:陳娜;徐小港;章德林;
摘要:清代羅福至撰寫的《延齡纂要》為中醫類養生著作。該書秉承《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兼取各家所長,結合羅福至的實踐經驗,將養生理論、有效方藥及功法導引融為一體,形成全面綜合性的攝生保健理念,其中介紹了調體修養的具體方法和要求,對養生保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筆者基于對該書的研究分析,將《延齡纂要》中所蘊含的養生思想總結歸納為三個方面:延齡益壽,培補元氣為先;居寢得宜,順應四時之氣;功法導引,調節周身內外。...
基于“血不利則為水”理論探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辨證論治————作者:褚策;袁雨露;楊楨;陶旭光;陳香云;丁薇;何湛湛;張雨欣;許詠琪;陳婉平;趙培彰;汪文來;趙紅霞;
摘要:“血不利則為水”理論原為張仲景治療婦人經血疾病所提出,現代中醫擴大了其應用范圍,為血病致水氣病提供了理論依據。血不利貫穿于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早期血管中炎癥因子、脂蛋白以及其他細胞因子的聚集均可引起血液流動緩慢;在AS后期逐漸形成斑塊以及血栓,進一步影響血行。若AS發展為慢性心衰,臨床可見全身水腫等危重癥狀。AS根據其臨床上出現的主要癥狀,在中醫可...
苗青從“五咳”辨治難治性慢性咳嗽————作者:孔金莉;張業昊;范藝齡;李睿;卞博;苗青;
摘要:難治性慢性咳嗽(中醫病名“頑咳”)是臨床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苗青教授擅用中醫藥治療頑咳,認為頑咳病因病性復雜,且涉及多臟腑多系統,并根據病因病機多屬于“風寒咳、氣郁咳、濕熱咳、陰虛咳、陽虛咳”5種證候。本文擬介紹苗青教授治療頑咳的經驗,從“五咳”闡述其辨治方法與用藥特點,為難治性慢性咳嗽的診治提供新的思路及參考
基于“辛以潤之”理論治療干燥綜合征————作者:李丹文;王耀獻;康意;呂杰;
摘要:干燥綜合征是以口干、眼干為主要表現的系統性自身免疫疾病,屬中醫津液病范疇;《素問》云“腎主水”“腎在液為唾”,腎與津液化生輸布息息相關,故干燥綜合征發病與多臟腑相關,但其根源應屬“腎燥”,病機為腎氣無力鼓動輸布,或腎陽不足難以氣化蒸騰津液上承而致燥,貫穿于干燥綜合征的多種證型中。《黃帝內經》“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明確了“辛以潤之”為治療“腎燥”的基本原則,臨床有辛通、辛潤兩法,或借辛通之力驅邪通...
針灸治療抑郁癥合并失眠的中醫機理探討————作者:張劍平;付星;
摘要:抑郁癥患者常伴有失眠癥狀,長期失眠也可出現抑郁,針灸治療二者共病療效確切,具有一定優勢。抑郁、失眠分屬中醫學郁證、不寐等范圍,中醫典籍對此多有闡述,其病機均與肝、心、脾、腎等臟功能失調相關。以病程而論,抑郁癥早期以“肝郁氣滯”為主,中后期以“心脾兩虛”為主;失眠也可大致分以郁、熱為主的實證及以氣虛、陰虛為主的虛證。針灸治療時需針對不同證型選穴施針,臨床常以百會、印堂、四神聰等督脈頭面部穴位為主,配...
康佳針藥聯合治療薄型子宮內膜的臨床觀察————作者:王婷婷;康佳;馬麗然;丁麗仙;梁曉娟;
摘要:目的 觀察補腎填精解郁方聯合電針八髎穴對薄型子宮內膜的臨床療效。方法 納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就診于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及北京市朝陽區將臺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佳教授門診的腎虛肝郁血瘀證薄型子宮內膜患者112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戊酸雌二醇片、黃體酮膠丸、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治療,試驗組給予補腎填精解郁方、電針八髎穴聯合治療,均從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
肝藏象理論在骨質疏松癥中的現代研究進展————作者:哈斯特爾·加爾肯;吾米提·塔西;郭楊;王禮寧;劉孟敏;馬勇;
摘要: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多聚焦于“腎主骨,生髓”理論,而往往未能充分認識到“肝藏血主疏泄,筋脈固骨”對骨質疏松癥的潛在影響。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疏泄,與腎共同影響骨髓的生成和骨的健康。當肝血不藏、肝氣不疏、肝脾不調時導致筋骨失去滋養,進而引發骨質疏松癥。因此本文從肝藏象的組織、生理功能、氣機調暢、氣化過程及病理特性等多個維度探討了肝與骨質疏松癥之間的關系、發病機制及治療策略,可為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
血濁理論在慢性腎臟病中的應用————作者:劉政新;唐睿婕;尹曉凡;朱佩琦;何偉明;
摘要:血濁理論在慢性腎臟病診療中具有重要意義,而腎臟在維持血液正常運行及純凈中具有重要作用,若腎氣不足,則血中生濁。本文通過對血濁的概念、基本性質、致病特點以及在發病過程中血濁理論與慢性腎臟病的關系進行梳理。認為腎氣不足,腎生血濁是慢性腎臟病發病的核心病機;血濁隨血而行,變化多端,濁濕相合、濁痰互結、濁傷瘀成、濁化成毒是慢性腎臟病進展的重要因素;血濁壅盛,濁害五臟是慢性腎臟病的最終歸宿。因此提出補益腎氣...
基于“邪伏膜原”理論探討新冠感染后慢性腎臟病加重及復發的診治策略————作者:王澤厚;孫魯英;王悅芬;王明哲;包烏吉斯古冷;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急性加重及復發是后疫情時代的新難題,目前尚無規范診治方案。中醫藥在實踐中對該病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尚無系統研究,且文獻報道較少。本文對孫魯英教授關于該病診治策略進行了總結,首次提出該病核心病機是CKD患者正虛邪伏、因加而發,并闡述了腎小球濾過膜、膜原和腎絡三者間的關系,概括總結了CKD病因、病位、病性、病理以及新冠...
“風藥增效”理論在痛風治療中的應用————作者:王苔訪;閆明哲;王曉旭;張秦;
摘要:痛風作為風濕病科常見疾病之一,一般中醫治療以健脾祛濕化濁藥為主。而張秦教授發現,在健脾祛濕化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痛風患者加用風藥可顯著提高療效。其中,痛風急性期可加連翹清熱解毒、秦艽通絡止痛等;痛風緩解期可加白芷開竅化濁、蒼術燥濕健脾、柴胡疏肝理氣等;高尿酸血癥期可加羌活、防風增效燥濕化濁之力。故在痛風治療中加入風藥有助于升清降濁、健脾除濕、化痰逐瘀,提高臨床療效
從心兼土火論探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胃癌術后患者的防治————作者:陶思羽;易柳鳳;王少麗;劉震;
摘要:本文梳理了興盛于兩漢的“心兼土火論”的淵源及內涵,在此基礎上結合現代胃癌術后易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點,認為血、陽、神三者的功能平衡失調是影響胃癌術后預后的重要病因病機,探討從心脾關系治療胃癌術后土火兼癥的意義與方法,為本病的病機理解與臨床施治提供新的見解
青蒿提取物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谷氨酸誘導的鐵死亡作用研究————作者:王舒冉;陳曉瑩;王艷;高源鍇;徐晴;趙章弟;葉一帆;徐旻灝;張文彥;徐文慧;胡素敏;
摘要:目的 根據谷氨酸-鐵死亡相關信號通路探討中藥青蒿提取物干預大鼠缺血性腦卒中的作用機理。方法 105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7個組,分別為假手術組、模型組、銀杏葉提取物組(50 mg/kg)、青蒿提取物12.5 mg/kg組、25 mg/kg組、50 mg/kg組、100 mg/kg組,采用線栓法制備大鼠大腦中動脈栓塞(MCAO)模型,造模前以灌胃方式預防性給藥6 d,第6天于給藥30 min后造模。...
路志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用藥規律研究————作者:韓子荷;朱自遠;李維超;韓澤宇;張竣然;官慶燁;鄭昭瀛;
摘要:目的 總結國醫大師路志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用藥規律及學術經驗,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借鑒與參考。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國醫大師路志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證醫案,運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3.5)”軟件,分析處方中藥物的頻次、四氣五味、歸經及組方規律。結果 本次研究共納入139首處方,涉及中藥240種,中藥性味以寒、溫并舉,甘、苦、辛味為主,歸經以脾、胃經居多。通過數據挖掘處方中...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