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18 08:18 熱度: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古建筑作為祖先留下的豐厚物質及文化遺產,對于我們認識歷史、認識前人成就具有很大的價值。但是在經歷了風雨侵蝕、陽光照射、空氣干濕變化、洪水、雷電、地震以及鳥獸、蟲蟻、細菌的損傷等自然破壞和拆毀、改造、敲砸、污染、失火燒毀等人為破壞之后,文物古跡、古建筑大多數已經千瘡百孔,所存不多。因此,保護古建筑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國家對古建筑的修繕保護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為了使古建筑的維修工程能夠真正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協調。設計施工人員要充分理解保存古建筑的價值之外,還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原則和規章制度,如:保存現狀與恢復原狀(文物的原真性)。這是古建筑修繕(包括一切文物)的一個重要原則。某一建筑最初建成時的面貌,就是它的原狀。文物是歷史的產物,是歷史的見證,只有它的原狀才最能說明問題,才最有價值。
修繕古建筑不是對古建筑殘損的部位進行簡單的材料的替換,使其外表看起來煥然一新,而是要以科學技術的方法防止其繼續損毀,延長其壽命,必須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歷史、藝術、科學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當的古建筑修繕,比起上述自然的破壞和人為的破壞更具有危害性。在修繕工程中如何才能保存其原有價值,如何才使修繕不會對建筑造成更大的危害?下面以景山公園“集祥閣”修繕工程為例,談談幾點體會。
1.保存原來的建筑形制和結構
古建筑的形制包括原來的平面布局、造型、藝術風格等。各個時代、地區、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正因如此,它們才能成為歷史及多民族文化的物證,如果改變了原狀,這個古建筑的價值就損失了。古建筑的結構主要反映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時期和各種建筑物的結構是建筑科學發展進程的標志。如果在修繕過程中改變了原來的結構,這一建筑的科學價值就會遭到破壞。以“集祥閣”為例,“集祥閣”和“興慶閣”為兩座建筑樣式、結構、色彩完全相同的建筑,在靠近景山北墻的東西側門里,位于“壽皇殿”建筑群的東西兩側。西側建筑為“興慶閣”,東側建筑為“集祥閣”。修繕前,從外面看“集祥閣”是上下兩層的建筑,但是從里面看卻是上下貫通的,上下層之間沒有樓板,人們如果登上二層,只能沿著圍廊行走,站在閣樓的圍廊往里面看,就是一個上下貫通的方形空間。如果走進南側的券門,從里面看,“集祥閣”四面內墻上身都是淺黃色的抹灰一通到頂,既沒有樓板阻擋視線,也沒有上下的樓梯(如圖),
集祥閣現狀地面及上下通透的墻體(圖1)
外側有圍欄封閉,且“集祥閣”和“興慶閣”南門外都是一片面積很大的空地,很明顯,“集祥閣”二層平臺應該是可以走人并觀景的,但室內外均無樓梯痕跡,難道每次上樓都是使用臨時木梯?景山公園金代建園,自元代起就已經成為皇城宮苑,延續至明清兩代的大規模建設,使景山成為華夏史上少有的皇家園林,而“集祥閣”,如果使用臨時木梯上下,如此宏偉的樓閣搭配如此簡陋的設施,不得不讓人疑惑。《析津志》中記載:“松林之東北,柳巷御道之南(今景山公園少年宮球場及景山東溫室處)有熟地八頃,內有田,上自小殿三所,每歲,上親率近侍躬耕,半箭許,若籍田例……”文章中說元代皇帝親耕處是景山的北側,這里講的是元代的時候,景山后面西北空地作為皇帝親親耕場所的具體情況。由此一些文章就推測“在古代,如果是一般的閣樓,上下層之間都有樓板,樓上的閣樓里可以放置家具,供人休息,四周的圍廊可以供人眺望賞景。但興慶閣和集祥閣只能供人在外眺賞,中間位置卻是萬萬無法涉足的,這是因為在古代‘興慶閣’和‘集祥閣’都是儲存糧食的倉庫,糧食是從二樓的圍廊往下面傾倒,所以上下層之間不必設樓板,這種建筑形式于農村的糧食囤子十分相似。”但是,我們在對“集祥閣”的金柱殘損的現狀勘察中發現,低于現狀二層地面230mm處,所有金柱柱腰處都有榫口,金柱之間有木枋連接,除了東北角缺失木枋三根之外,其余所以木枋上均有搭接的榫口痕跡。進一步勘察中發現,現狀二層地面往下600mm高度的墻體從材質和做法與原墻體存在明顯的差別,如圖所示,
集祥閣二層地面處金柱柱腰榫口處木梁缺失(圖2)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集祥閣”二層金柱柱腰處,四個方向均有木梁連接,木枋與木梁直接有楞木搭接,楞木上為木樓板,原墻體高度比現狀低600mm,并不是上下貫通的方形空間。室內有樓梯可以上到二層,二層中間有木樓板,閣樓里可以擺放家具,供人休息,四周圍廊可以供人遠眺觀景。后代再修繕的時候,不但沒有按原制恢復二層木結構,而且還在二層原地面上加砌城磚與地面磚,將原地面及原木結構榫口掩埋,墻面重新抹灰,造成上下貫通的一個方形空間,從而導致“集祥閣”有上文“糧倉”的推測。后人不規范的修繕,改變了建筑物的原狀和結構,讓觀景的閣樓變成了儲物的糧倉,對建筑物的價值改變不言而喻。
2.必須保存原來的建筑材料
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種類很多。它們都是根據不同建筑結構需要而選擇使用的,什么樣的建筑物用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樣的材料產生什么樣的結構與藝術形式,都是要合乎科學原理的。以“集祥閣”修繕工程為例,“集祥閣”的屋面為四角攢尖頂,綠剪邊黃琉璃瓦屋面,屋頂最高處現狀以木頭包鑲在一起作為寶頂。寶頂是中國傳統的建筑構件之一,它屹立在亭、殿、樓、閣等建筑物的最高處。常見的寶頂為彩色琉璃,束腰呈圓形、方形和寶塔形等,四周還有"龍鳳"、"牡丹"等浮雕圖案。寶頂不僅是建筑物最高處的一種裝飾,而且起著加固房頂的作用。攢尖頂的建筑物,其木構架逐漸向上收縮,最后聚集在房頂的一根垂直木柱上。房頂最容易遭受雷擊,所以古人還給這根木柱起了個美名叫做“雷公柱”,希望它免于雷電閃擊。這根木柱起著平衡整個房頂的作用。它好像一把陽傘的傘柄。倘若傘柄不牢固,傘骨便會松散。中國古人為了加固攢尖頂建筑物,用琉璃材料來加固和保護房頂的木柱,以免遭受日曬和風雨的侵蝕。中國古代很多攢尖頂建筑物,之所以長久保存,甚至還經受了地震的考驗,寶頂功不可沒。而現狀所示寶頂是用木塊拼攢而成,外箍鐵箍,經證實為后代修繕所為。用木塊拼攢作為寶頂,是非常不合理的,古建筑中木構件應盡量避免遭受日曬和風雨的侵蝕,木構件表面做油飾,也是這個目的,而之前的“集祥閣”修繕中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木質作為寶頂的材料來保護雷公柱,即使外表面做油飾(現狀木寶頂無油飾痕跡),長期受到日曬和風雨的侵蝕,油飾必然會龜裂、脫落,露出木芯,雨水就會沿著木塊的縫隙侵入內層,使雷公柱因雨水的侵蝕而受到損害。長此以往,雷公柱就會糟朽,從而導致木構架的整體偏移、外閃,木構架拔榫等多種不利后果的產生。從現狀勘察情況來看,木寶頂糟朽約70%,雷公柱糟朽50%,由此導致雨水下滲,雷公柱位置望板糟朽,漆皮脫落。這些都是不當修繕,改變了原來的材料導致的嚴重后果(如下圖)。
雷公柱糟朽(圖3)
集祥閣的垂脊的斜當溝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斜當溝用于垂脊最下面一層,用以覆蓋筒板瓦隴脊根部位露明部分的防水構件,形狀如一伸出的牛舌。筒瓦和板瓦必須伸入斜當溝內部,斜當溝和瓦件如齒輪般咬合,才能雨水順著板瓦往外流,有效的防止雨水滲入,保護下層的望板和角梁。
現狀勘察發現,“集祥閣”的四條垂脊當溝的位置,使用筒瓦代替斜當溝,和四坡的筒瓦和板瓦無搭接,交接處用灰漿勾抹。
如此修繕起不到防水的作用,雨水會從交接處的縫隙滲入下層,導致角梁和望板因雨水的侵蝕而糟朽,如圖,
筒瓦代替斜當溝后雨水滲漏導致角梁糟朽(圖4)
屋面挑頂后發現,“集祥閣”四角的角梁及由戧都有糟朽,糟朽深度超過1/2的約50%。角梁糟朽后,因為承載力不足,引起檐頭下沉,脊中部拱起,瓦件錯位,從而加速雨水的滲入,也加速了破壞,使形成惡性循環。用筒瓦代替斜當溝,表面上看,外形跟原來相差不大,但是功能上卻相差甚遠,對建筑物本身根本起不到保護的作用。當修繕完成時,其實破壞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使破壞更隱蔽,當人們發現屋面瓦件有損壞需要修繕時,內部木構件已經殘損相當嚴重了。
古建筑同其他一切歷史文物一樣,其價值就在于它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東西,不可能再生、再建造,一經破壞就無法挽回。《文物保護法》早已明確規定:古建筑維修“必須嚴格遵守恢復現狀或者保存現狀的原則”。力求符合當初建造時的格局、結構和形式,保持相應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任何修改原狀和材料的做法,都有損與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同時都是對文物“保護性的破壞”。
鑒于以上的錯誤現象,為吸取教訓,本人認為在修繕古建筑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應做好勘察工作,一定要把該修繕的古建筑的殘損情況勘察清楚,在定制維修方案以前就要組織專業人員對建筑物的瓦頂梁柱、桁枋以及所有的構件作徹底檢查,摸清殘損或者缺失的構件數量、范圍及殘損程度等,有條件恢復的按原制恢復,目前尚無條件恢復的殘損,則應該把現狀加固或保護起來,待有條件時按原制恢復,而不應該改變其原狀。
第二,要盡量利用原構件,可不換的構件堅持不換,更不能用不同材質和功能的構件替換。因為每一座古建筑都是由磚、瓦、木、石等成千上萬個構件組成的,這成千上萬的構件形成了它的特有的功能和價值。我們珍惜每一個原有的構件,不是它的經濟價值,主要是珍惜這些構件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更換原構件,這也是我們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勞動的尊重和敬仰。
因此,對古建筑的修繕,要根據不同建筑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切實貫徹“不改變古建筑原狀”為原則,嚴格按照規范施工,讓中國古代燦爛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和延續。
文章標題:淺談不規范地修繕對古建筑造成的危害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lishi/460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