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09 17:24 熱度:
腦內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A)是腦內發病率最高的隱匿性血管畸形(angiographically occultcerebrovaseular malformation,AOVM),患者可表現為頭痛、頭暈、癲癇或肢體感覺運動障礙,部分病灶會出現繼發性出血引起嚴重的臨床癥狀。
[摘要] 目的 探討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在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診斷中的價值。 方法 19例腦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接受MRI檢查,比較T2WI-TSE及SWI序列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情況。 結果 1. T2WI-TSE序列共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81處,SWI序列共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292處,SWI序列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比例顯著高于 T2WI-TSE序列(P < 0.01)。2.在鐵環征的顯示中,T2WI-TSE序列顯著高于SWI序列(P < 0.01)。SWI序列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平均徑線顯著高于T2WI-TSE序列(P < 0.01)。 結論 SWI序列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十分敏感,可以清晰顯示其影像學特征,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醫學論文,磁敏感加權成像,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診斷
影像學檢查方法在其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顱腦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清晰顯示腦組織形態及結構,其中MRI具有多參數、多序列成像的功能,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顯示更加清晰[1,2]。磁敏感加權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屬于一項磁共振新技術,對磁場的不均勻性十分敏感,可以清晰顯示血液代謝物、鐵沉積及鈣化等。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對比分析,探討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 月~2012年8月間我院神經內外科診治的腦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齡23~67歲,平均(47.2±11.8)歲。頭痛6 例,頭暈3例,癲癇2例,肢體運動障礙2例,肢體感覺障礙1例,語言功能障礙1例,視覺障礙1例,3例無明顯臨床癥狀,于健康查體時發現。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術后病理或治療后復查結果確診,符合中華醫學會相關診斷標準[3]。其中2例經手術病理證實,未能經手術證實者符合以下標準:①臨床癥狀、體征及查體所見典型;②CT及MRI表現典型;③臨床醫師及影像學醫師共同診斷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伴有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患、急性炎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系統疾患者不在納入范圍中。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3 d內行MRI檢查,將檢查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磁共振檢查設備選擇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 T超導型磁共振檢查儀,8通道頭線圈,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掃描序列包括橫斷位T2WI-TSE及SWI序列,T2WI-TSE序列掃描參數如下:TR=4 050 ms,TE=103 ms,thick=6 mm,Gap=1 mm,Matrix=384×384,FOV=240×240。SWI序列掃描參數如下:TR=49 ms,TE=40 ms,Flip=20°,Matrix=320×320,FOV=240×240,NEX=4,Thick=2 mm,Gap=0 mm。
所有磁共振數據均傳輸至機器自帶后處理工作站,由3名高年資影像學診斷醫師獨立分析磁共振數據,比較T2WI-TSE及SWI序列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情況,包括病灶部位、數量、大小、影像學征象等。綜合分析其結果。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包,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2WI-TSE與SWI序列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顯示情況比較
T2WI-TSE序列共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81處,主要分布于額葉、顳葉、基底節區及頂葉。SWI序列共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292處,主要分布于顳葉、枕葉、基底節區及額葉。SWI序列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比例顯著高于T2WI-TSE序列,兩者間存在統計學差異(χ2=330.359 2,P < 0.01)。見表1、圖1。
2.2 T2WI-TSE與SWI序列對腦內海綿狀血管瘤鐵環征、徑線的比較
在鐵環征的顯示中,T2WI-TSE序列顯著高于SWI序列,兩者間存在統計學差異(χ2=181.704 7,P < 0.01)。經線比較T2WI-TSE 和SWI 序列均可顯示,且SWI序列顯示海綿狀血管瘤徑線大于5 mm的病灶30個,SWI序列顯示腦內海綿狀血管瘤平均徑線顯著高于T2WI-TSE序列,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 50.848,P < 0.01)。詳見表2。
3討論
腦內海綿狀血管瘤可以發生于腦內任何位置,幕上多見,大腦皮層下、基底節、丘腦及腦橋為好發部位。研究顯示,約1/3的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為多發,并存在常染色體遺傳傾向[4]。在組織病理學上,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管竇構成,由于血管竇壁內無彈力纖維及平滑肌層,竇壁菲薄,血流緩慢,常會發生血栓形成及出血,病灶周邊會存在含鐵血黃素沉積、膠質增生及腦組織水腫等[5]。腦內海綿狀血管瘤 CT表現為略高或高密度,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鈣化。CTA及MRA等血管造影檢查陰性。在常規MRI顱腦平掃圖像中,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等長T1、等短 T2信號,病灶周邊于T2WI可見低信號環,稱為“鐵環征”,部分病灶于T1WI呈高信號,為近期出血所致[6]。
文章標題:醫學論文MR磁敏感加權成像診斷腦海綿狀血管瘤的價值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217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