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0-25 16:21 熱度:
新生兒聽力障礙為新生兒期中可篩查疾病中發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嬰幼兒時期出現聽力障礙可能會使語言發育障礙,從而對患兒的情感、智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會受到影響,為家庭與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1]。
摘要:目的:探討不能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相關危險因素。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使用耳發聲發射分析儀(TEOAE)對新生兒作聽力篩查,從而分析不能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相關危險因素。結果:進行篩選的新生兒中,通過人數為137例,通過人數為 91.33%; 有13例(8.67%)未通過。達到換血標準的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膽紅素腦病、NBNA≤35分、黃疸發病<1d、顱面部畸形者可能與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有關(P<0.05)。結論: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查時,TEOAE可將先兆流產和外耳道畸形、先天性耳廓、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的患兒篩查率提高,但是達到換血標準的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膽紅素腦病、NBNA≤35分不能經新生兒聽力篩查檢出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中國全科醫學雜志,新生兒,聽力篩查,危險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發展,在聽力障礙的臨床治療水平上,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提升。早期對嬰幼兒的聽力障礙情況發現,及早采取措施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患兒的遠期預后結局。TEOAE聽力篩查在臨床上對嬰幼兒與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獲得廣泛認可 [2]。但是因為新生兒的聽力障礙高危因素目前未完全明確,本次研究主要對進行聽力篩查患兒的篩查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對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確定,從而對新生兒聽力障礙高位人群檢查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 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男性81例,女性69例,新生兒年齡為7d~11個月,平均年齡(2.1±0.1)個月。其中剖宮產42例,自然分娩108例。入選標準:本院出生1周歲以內嬰幼兒,無明顯遺傳性疾病,健康狀況良好;排除標準:早產兒;傳染性疾病患兒;嚴重遺傳性疾病患兒;早期確診為畸形患兒,出生后患有嚴重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患兒。
1.2方法
使用TETEOAE法進行聽力篩查,所有受檢者均在出生3d后篩查;確保新生兒處于自然睡眠狀態,環境噪音<40dB(A)將外耳道耵聹清除,選擇適合耳塞,隨后密塞探頭于外耳道中。測試時選擇短聲,根據TEOAEs強度與TEOAE頻域(0.8~4.0kHz)內心噪比(≥3dB)為信號檢出的主要標志。耳聲發射儀自動給出檢測結果, 顯示“通過(pass)”或“未通過(refer)”。初次為通過者,同一天作二次檢查,二次未通過者視為未通過。
聽信腦干反應(ABR)是聲音刺激后引發的聽覺神經、腦干各級神經核電反應,為臨床使用的客觀聽力檢測手段。
將新生兒的胎次、性別和分娩方式、出生體質量、出生窒息、胎兒窘迫、孕早中期感冒用藥史、妊娠合并癥、臍帶異常、聽力障礙家族史、顱面部畸形、血糖、敗血癥、肺動脈高壓、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相關的臨床資料作詳細記錄,為新生兒評分標準。
1.3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性別、分娩方式、家居環境、聽力篩查、胎齡、胎次與聽力篩查的關系
13例(8.67%)未通過。13例新生兒均為足月兒。將通過聽力篩查新生兒與未通過患兒進行對比顯示,兩組新生兒的胎齡、胎次、分娩方式、性別、家居條件均無明顯差異(P>0.05)。
2.2主要伴隨疾病、母孕期情況、部分輔助檢查結果和聽力篩查關系
聽力篩查未通過新生兒的顱面部畸形、小于胎齡兒、黃疸起病時間<1d、達到換血標準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膽紅素腦病、NBNA≤35分的發生率均顯著較通過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新生兒聽力篩查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新生兒 經過聽力篩查檢查先天性耳廓、先兆流產、外耳道畸形和高膽紅素血癥等檢出率較高。達到換血標準的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膽紅素腦病、 NBNA≤35分、黃疸發病<1d、顱面部畸形者可能與未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有關(P<0.05)。
3. 討論
經調查顯示[3],新生兒聽力障礙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有數據顯示[4],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率為8.24%,本組研究結果為8.67%,與數據結果一致。
目前,對于聽力障礙相關因素無明確的統一認識,在許多發達國家的研究中顯示[5],占75%的語前聾和基因引發的聽力受損呈密切相關性,有25%是基因和環境因素功能形成的損傷。經本組研究結果表示,血清CMV抗體陽性、高膽紅素血癥、NBNA≤35分、顱面部畸形為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膽紅素血癥對聽覺神經、腦干聽覺核、螺旋神經節細胞等都會影響損傷。經本組研究結果表示,通過組新生兒與未通過組新生兒的膽紅素腦病無明顯差異。可能和以下因素相關:膽紅素腦病導致的聽覺傳導通路受損是下行性,早期主要對中樞聽覺系統造成影響,聽力篩查在對耳蝸損傷的反映中并不敏感;高膽紅素血癥在聽覺損傷部分為可逆性。經學者研究表示[6],高膽紅素血癥導致的急性中毒性腦病、外周神經髓鞘變性,能導致腦干出現聽覺變異,腦干功能暫時低下,在膽紅素濃度下降后,會使ABR逐漸恢復正常;膽紅素引發的聽覺受損,與膽紅素血癥維持時間、濃度呈密切相關性,因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神經受損緩解,黃疸持續時間較短。因耳聲發射聽力篩查是對耳蝸等外周聽力受損進行反映,在神經性損傷上并不敏感,因此,無法對高膽紅素血癥因其的聽力損傷進行反映。在膽紅素血癥患兒的臨床檢查中,需要實施ABR和常規聽力篩查的聯合聽力檢測。
CMV感染為感應神經性耳聾主要因素,在聽覺障礙中占35%左右。CMV感染可能和病毒誘導迷路炎呈密切相關性。經研究顯示[7],CMV是細胞毒性病毒,會對耳蝸內結構造成直接損傷。有學者認可[8],CMV可組織腦室神經干細胞或者前體細胞,在細胞周期改變上占重要作用。
NBNA是對腦損傷程度進行反應的主要指標,評分越低,表示腦部損傷越為嚴重,,因此,NBNA≤35分為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的主要相關因素,分值越低,表示通過率越低。
綜合上述,顯示達到換血標準的高膽紅素血癥、血清巨細胞病毒抗體陽性、膽紅素腦病、NBNA≤35分不能經新生兒聽力篩查檢出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韓冰,歷建強,蘭蘭等.中國內地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的回顧性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1):6-11.
[2] 崔欣華,盛紅,劉恒等.健康教育對新生兒聽力篩查實施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9):861-862.
[3] 梁永宏,勞霞,楊福均等.正常和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1,19(5):416-418.
[4] 劉俊秀,馬芙蓉,馬新春等.北京市8200例和西寧市1940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對比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5):413-416.
[5] 鄧忠,羅銘華,董運鵬等.郴州市121352例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3):306-308.
文章標題:中國全科醫學雜志投稿不能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相關危險因素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233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