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2-09 14:37 熱度:
【摘要】 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在結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結腸造口術后住院患者7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為38例,給予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術后恢復指標、應激狀態指標等。結果:觀察組患者引流量、初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且HAMA、HAMD及NRS評分都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結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應用綜合干預護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節省了費用,緩解了應激狀態,值得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 核心期刊論文網,結腸癌,結腸造口,護理方法
臨床上結腸癌是發生在結腸部位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以中年人患病率最高,一般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在胃腸道腫瘤中,位居第三位[1]。早期治療時一般采取根治手術治療。而結腸癌手術雖然臨床效果比較理想,但術后需要保留造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對護理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手術效果,讓患者身體盡快得到恢復,在術后有必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本研究根據筆者所在醫院結腸癌造口術后的76例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76例,為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結腸癌外科診治的結腸造口術后住院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法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 3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45~78歲,平均(52.3±8.3)歲,病程7個月~3年,平均(1.5±0.4)年;對照組患者中男 20例,女18例,病程8個月~2.5年,平均(1.8±0.6)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手術類型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法,而給予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觀察組護理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設置專門的登記本,檔案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職業、文化水平、造口類型和護理方法等。由于腸造口患者常會產生悲觀、壓抑心理,這時醫護人員要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多關心及安慰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術前醫生要對造口位置和范圍進行設計,從多方面考慮患者的生理需求。腸造口一般比皮膚表面高出大概2 cm為宜,方便佩戴糞袋和收集、放置糞便[2]。
1.2.2 術后護理 (1)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因為腸造口手術變換了患者原來的排便方式,患者要終身使用人工肛門,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也嚴重影響他們的心情。此時,醫護人員要對患者解釋在治療中使用人工肛門的作用和意義,盡早讓他們適應此種排便方式,并指導他們自己學會對腸造口的護理;(2)造瘺口的護理方法:術后在開放使用造瘺口之前,要使用生理鹽水或者凡士林紗布進行保護,開放時間一般在術后3 d左右恢復蠕動后開放,還要仔細查看腸段是否出現回縮、壞死或者出血等情況;要讓造瘺口保持衛生、清潔,使用碘伏溶液或者生理鹽水對腸造瘺口黏膜和周圍皮膚進行清潔;待開放造瘺口后,就可開始進行擴張,操作者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食指涂上液狀石蠟,輕緩插入造瘺口至二、三指關節處,于造瘺口內停留4 min左右,剛開始時一天一次,一個星期后改為兩天一次;指導患者學會進行自我護理,正確掌握使用集糞袋的方法,做好造瘺口周圍皮膚保護工作,患者在出院前就要學會自我處理造瘺口[3]。
1.2.3 掌握造口袋的使用方法 按照患者造瘺口情況、家庭經濟情況以及自身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口袋。在選用時最好選擇2個肛袋,可替換使用,待排泄物達到造口袋1/3時,就要進行更換和清洗,注意保持清潔。
1.2.4 造瘺口周圍皮膚的護理 由于糞便溢出容易引發造瘺口周圍皮膚出現紅腫、糜爛等情況。因此,要加強造瘺口周圍皮膚的護理工作,患者可用溫開水對造瘺口周圍皮膚進行清洗,再使用棉球或者紗布從內往外進行清潔。同時可在造瘺口周圍涂上氧化鋅油對皮膚加以保護,避免造瘺口周圍出現皮膚感染[4]。
1.2.5 健康教育 交代患者穿衣服盡量選擇舒適、柔軟的布料,保持穿著寬松,避免給造瘺口帶來摩擦,從而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對患者進行造瘺口護理知識教育,提高他們自身護理水平;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到不良食物引起腹痛、腹瀉,合理安排飲食,讓大便保持通暢;術后3個月內每半個月進行一次復診,接下來每個月進行一次復診,到了半年后,可以3個月復診一次,到了2~5年,半年進行一次復診,若發現不正常情況,要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系。
1.2.6 對日常生活進行指導 (1)飲食和排便方面的護理:指導患者保持平衡進食,盡量多吃水果和蔬菜,不可進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讓大便保持通暢;(2)淋浴方面的指導:不可在浴缸內浸泡,可采用直接淋浴的方式;(3)性生活方面的指導:開始夫妻生活之前,檢查造口袋是否正常,有沒發生滲漏情況,將袋內排泄物清理干凈,并選擇合適的體位,防止壓到造口;(4)體育鍛煉方面的指導:指導患者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可進行過于劇烈運動;(5)工作方面的指導:待身體恢復正常后,可以正常參加工作,但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于勞累加重病情。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內容包括患者術后引流量、肛門初次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2)應激狀態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方法護理后的應激狀態指標,包括HAMA評分、HAMD評分及NRS評分情況[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后兩組患者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引流量為(31.52±8.46)ml,對照組為(64.48±10.45)ml,觀察組的排氣時間為(2.25±0.85)h,對照組為(4.32±1.27)h,觀察組的進食時間為(3.28±1.26)d,對照組為(6.25±1.82)d,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為(3.32±1.22)d,對照組為(5.45±2.47)d,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7.35±2.46)d,對照組為(13.5±3.68)d。給予觀察組患者綜合干預護理后,患者的引流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應激狀態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HAMA評分為(13.46±2.45)分,對照組為(22.58±4.17)分,觀察組的HAMD評分為(14.75±3.26)分,對照組為(26.27±4.13)分,觀察組的NRS評分為(2.17±0.61)分,對照組為(5.24±2.1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結腸癌患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但可以確定和飲食習慣、環境因素及遺傳因素等有直接關系 [6]。患者若是在早期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根治式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并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由此可以說明,臨床上治療結腸癌最理想的治療方式仍然是根治術手術治療。那么,在評價手術效果時,不但要看腫瘤切除是否徹底,而且也要看患者在術后的引流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手術整體治療效果[7-8]。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護理學和臨床科學更是緊密相連,在進行某項醫療行為時,為了能取得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也需要配上合適的護理行為,護理行為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整個治療效果。因此,要讓患者手術治療獲得成功,盡早恢復健康,有必要對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腸癌屬于一種慢性消化道疾病,在發病早期,一大部分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往往是在感到不適到院檢查而獲知,患者突然接收到這種不幸消息,往往無法承受巨大的痛苦,從而產生恐懼、焦急、擔心、緊張等不良情緒,這對于疾病的治療非常不利。因此,在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時,護理人員對患者要多些耐心,積極和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向他們講解手術治療的意義、目的及可能產生的預后情況,并鼓勵他們保持樂觀心態,坦然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術后對他們進行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指導他們合理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交代家屬要多安慰和鼓勵患者,幫助患者重新樹立信心,盡快康復。綜合護理干預從患者心理護理到生活方面護理,消除了他們的不良情緒,在整個康復過程進行各方面指導,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9]。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說明,觀察組患者在接受綜合干預護理措施后,術后引流量、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都明顯優于對照組,而且在應激狀態指標方面也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給予患者綜合干預護理措施后,患者臨床癥狀很快得到緩解,身體也更快得到恢復。
綜上所述,術后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護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緩解他們的疼痛,讓患者盡快得以恢復,對疾病的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程海英.57例結腸癌患者行結腸癌根治術的圍術期護理[J].大家健康,2013,7(4):104-105.
[2]孫秀軍.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73例全程預見性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3):35-36.
[3]張穎,周立.手術室護士實施術前訪視內容標準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4):361-363.
[4]王婷,王立敏,郝云嶺.經陰道腹腔鏡下乙狀結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2012,5(1):66-67.
[5]李麥秋.護理干預對結腸癌患者抑郁焦慮狀態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2011,36(4):565-566.
[6]鐘吉華,劉春,蔡篤秀,等.39例大腸腫瘤伴急性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2,25(4):515-516.
[7]劉曉偉.結腸癌159例術前腸道準備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8(35):8753-8754.
[8]鄂麗芳,蔣壯志,張玉桃,等.整體護理在腹腔鏡結腸癌根治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94-95.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網投稿結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242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