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4-06-26 16:44 熱度:
保定是京南第一個中等城市,在京津冀城市一體化[1]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框架下,以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切入點對保定的城市發展問題進行審視,可以為保定融入“大北京經濟圈”找到新的思路[2],也可以為打造“大保定”經濟圈奠定基礎[3],為弱化“環京津貧困帶”問題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4]。
摘要:保定在京津冀城市一體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保定的紅色文化為切入點,就能夠找到保定融入“大北京”經濟圈的新思路。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價值較高、影響較遠、積淀較厚、特色鮮明,但是在發展中問題也很明顯。將這些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整合,打造出紅色文化名片,就能夠讓保定在京南區域經濟發展中凸顯出來,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實施“四步走”的發展計劃,通過不斷構造“弓”、“幾”、“圓”形發展空間,整合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在發展對策上要逐步實施“指狀網絡”的旅游線路,并且要創新紅色文化表現手法。
關鍵詞:地域文化論文范文,京津冀一體化,保定,紅色文化,發展思路
保定在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保定這塊土地上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紅色文化在保定文化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在發展保定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紅色文化作為一個著眼點。將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與其他的文化資源糅在一起,創造出保定的文化名片。發展保定的紅色文化,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將城鄉緊密聯合起來,不僅要充分發揮城市對鄉村的拉動作用,而且要讓紅色文化恰到好處地融入到城市中,紅色文化進而保定的城市發展就在拉力和推力的雙重作用下得到持續發展。
1保定紅色資源條件分析
1.1保定紅色資源分布狀況
保定是革命老區,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阜平蘇維埃”是河北省最早的紅色政權,這也是晉察冀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豐富,包括《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平原游擊隊》、《白洋淀雁翎隊》、《敵后武工隊》、《紅旗譜》、《小兵張嘎》、《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新兒女英雄傳》、《白求恩大夫》、《少年英雄王二小》等都是反映保定革命歷史的紅色經典作品。從圖1可以看出,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市區以及轄縣都有分布,但是在蠡縣、高陽、順平、淶源、安新、易縣、清苑、阜平、唐縣、淶水、定州以及安國等縣域分布較為集中,在如上幾個縣中,尤其以淶源、安新、易縣、清苑、阜平、唐縣、淶水等縣域的抗日戰爭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不但能夠彰顯民族民主革命戰爭中保定地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說明了在保定孕育著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巨大的商業機會,對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就能夠讓紅色文化資源在保定的經濟發展中成為一條主線,將相關產業串聯起來,以紅色區域為核心輻射廣大的周邊地區,拉動更為廣大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城市發展中,通過強化紅色文化在保定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通過城市文明進鄉村,紅色文化進城市,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1.2保定紅色文化資源的發展優勢
1.2.1類型多樣
紅色文化資源一般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即建黨建軍事件、土地革命活動、紅軍長征精神、抗日戰爭歷史、解放戰爭歷程、愛國統一戰線、革命家的功績、革命烈士事跡等。這八類資源中保定分布有五種類型,主要包括四處土地革命資源、八處抗日戰爭資源、三處解放戰爭資源、五處革命家資源、二十處革命烈士資源。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較,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類型非常豐富。相對而言這些紅色資源的歷史價值高、影響廣泛、文化基礎厚重。
1.2.2價值較高
就歷史價值層面看,冉莊地道戰遺址充分展現了抗戰時期冀中平原的軍民抗擊日寇的智慧,這是目前世界范圍內保存最完好的抗御侵略的防御體系,不但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這是能夠展現抗御倭寇的軍民智慧的活教材。土地革命時期在阜平成立的縣蘇維埃被稱為“華北的瑞金”。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于抗戰時期,被成為“華北的延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均具有較高的價值,這對于提升保定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價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3影響較廣
就影響范圍層面看,以保定為背景的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對歷史上發生在保定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事跡都進行了很好的宣傳,這中間就包括了《荷花淀》、《紅旗譜》、《小兵張嘎》、《敵后武工隊》、《青春之歌》、《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烈火金剛》、《風云初紀》、《新兒女英雄傳》等名篇,很多人都是通過這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了解保定這個地方的,隨著這些名篇巨制傳遍大江南北,保定這個地方也家喻戶曉了,保定在人們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保定這個區域在消費者心中充滿了神秘和好奇,這自然就讓這里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了更多的賣點,保定依托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就有了更多的商機。這為強化“以大帶小、以強扶弱”的紅色文化發展思路奠定了基礎。
1.2.4積淀較厚
就文化積淀層面看,保定是燕國、中山國等古國的發祥地,清代和民國年間,保定是直隸省(河北省)的省會,這里也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二七大罷工和一二・九運動的重要響應地,在這里曾經有過五里崗暴動、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等,所以在歷史上這里就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阜平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晉察冀邊區的首府,紅色文化內涵也是非常厚重。除了這些,保定歷史名人頻出,這也是保定具有厚重文化積淀的重要原因,諸如廉頗(廉良村)、荊軻(易州)、劉備(范陽)、張飛(范陽)、祖沖之(淶水)、酈道元(范陽)、劉禹錫(定州)、賈島(范陽)、趙匡胤(清苑)、關漢卿(祁州)、王實甫(定興),這些歷史文化名人使得保定的文化韻味更加深不可測,具有更多可資挖掘的文化成分,這對于渲染紅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從圖2可以看出,保定文化名人主要分布在陰影區域,陰影區域中的名人分布狀況也有較大差別,歷史文化名人主要分布在涿州、定州、安國、淶水、清苑等地方,其他區域則以近現代名人為主。保定地區名人輩出,為保定打造濃重的文化氛圍奠定了基礎。1.2.5特色鮮明
根據前文,保定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相互融合,生態、人文、民俗等各種資源豐富多彩,文化消費將成為“大保定”建設以及保定與京津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在發展文化產品的過程中,能夠讓紅、綠、古、俗等文化交織在一起,每一種文化因素都會在保定的文化復合產品中發揮作用。保定位于太行山前緣地帶,多樣的地形和適宜的氣候條件,讓這里在東南西北中等各個方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東部――“濕地+紅色”型,西部――“高原+生態”型,南部――“平原+紅色”型,北部――“山地+紅色”型,中部――“古跡+紅色”型,各個方向上都是復合型的文化產品,紅色成為了這些產品的主旋律。各個方向上的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特點,這為各個區域之間合作推出組合產品提供了前提,消費者在不同方向上看到的文化產品不重復,這會強化對消費行為的吸引力。從市區向不同方向出發,可以享受到以紅色為主旋律的不同風格的紅色文化產品。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在這種前提下進行分片設計、依線發展,在整個區域內形成縱橫交織的文化網絡。
1.3紅色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紅色資源”與“紅色文化”不是同等層次上的概念,前者偏重于靜態,后者偏重于動態,只有不斷強化和濃縮“紅色資源”的內涵,讓資源的紅色味道無處不在,才能夠讓“紅色資源”熬出“紅色味道”,從而釀出更濃的文化味。但是就目前保定的紅色資源發展狀況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諸如各地單打獨斗、基礎設施匱乏、宣傳力度不夠、表現手法單一、文化味道不濃、引領作用較弱等。這些問題不從根本上克服,就很難讓紅色資源“熏”出文化味,這會讓保定的紅色資源發展力度不足。
1.3.1各地單打獨斗
根據前文,保定的紅色資源非常豐富,保定轄區各處幾乎都有分布。這是發展紅色資源的有利條件也是不利條件,優勢在于紅色資源可以成為紅色文化發展的根基。紅色資源廣布,就能夠讓紅色文化在廣泛的區域內得到發展。劣勢在于紅色資源布局分散,不便于集中發展,讓分散的資源形成聚合整合效應,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由于這個難題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克服的,所以不同區域內的紅色資源目前就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雖然所有資源欲表達的主題是一致的,但由于沒有統合發展,所以這些紅色資源很難提升含量,對消費者形成的吸引力不足。“單打獨斗”不易形成規模效應,各個區域在發展中就會盲目復制,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消費者一旦產生“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印象時,就會對類似的其他資源感到乏味,某些區域雖然會門庭若市,而另外一些區域就可能出現門可羅雀的問題。不同區域發展的積累效應就會迥乎不同,在循環累積作用下,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就會逐漸加大。
1.3.2基礎設施匱乏
雖然資源較多,但規模較大的資源并不是很多,投資也具有較強的方向性。紅色資源面向市場的方式主要是旅游,但各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是很完善,游客的數量較少,就很難提升旅游景點的影響力。游客在紅色文化資源旅游地需要得到眼睛的享受、心靈的陶冶,同時還希望玩得舒服。只有基礎設施夠完善,才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足夠好的心情,把消費者的腳和心情同時留下。在滿足消費者消費欲望的同時,消費者將自己的財富變成了旅游區的財富,將自己的物質財富在旅游區兌換成為了精神財富。基礎設施不完善就會讓資源缺乏吸引力,讓區域文化資源發展乏力。保定范圍內的資源不但分散而且不均衡,所以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投資力度會受到限制,投資的空間布局也會出現很大的不平衡。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投資的邊際收益也有很大的差異。為了盡量縮短投資回收期,商家傾向于向基礎較好的地方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加劇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對稱程度。
1.3.3宣傳力度不夠
根據前文,保定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有白洋淀、狼牙山和冉莊,白洋淀通過《小兵張嘎》《水上游擊隊》得以傳名,狼牙山通過《狼牙山五壯士》名揚全國,冉莊則以《地道戰》家喻戶曉,在人們的印象中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除了這幾處之外,好像就沒有其他紅色文化資源了。但是根據前文知道,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除了這三處較大的紅色文化資源,還有很多其他的紅色文化資源,只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在社會上沒有形成較大的影響力。沒有了宣傳就沒有了信息,在有更多可替代的文化資源可資消費的情況下,這些沒有得到宣傳的“無名小卒”就更加沒有彰顯的機會。在這樣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里,好的資源也需要宣傳。但是保定那些相對比較偏遠地方的紅色文化資源,沒有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影響力較大的紅色文化資源對這些“無名小卒”也沒有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由于宣傳不到位使得規模較小的紅色文化資源被擱置在角落里。
1.3.4表現手法單一
目前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面向市場的方式主要是“觀景”,單一的表現手法讓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缺少了向更遠、更大范圍張揚自己的可能[5]。“觀景”自然是消費文化資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但是單純依托這種方式發展紅色文化產品,就顯得比較單一。人們消費紅色文化產品的方式也就被固定在“實地旅游”這個層面。人們雖然在旅游的時候能夠受到紅色文化的感染,但是這種感染不能常態化。而且這種單一的表現手法就使得紅色文化產品不能擴展到相關聯的其他產業中去,從而不能對周邊產業產生較好的拉動作用。與白洋淀、狼牙山和冉莊相關聯的影視作品就使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宣傳,但是其他的紅色文化資源還很少通過這種方式表現出來。在紅色文化的表現內容方面,也主要是展示血雨腥風的場面。實際上先輩們曾經在吃飯穿衣的各個方面,在張揚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過程中都有文章可做。表現手法單一,讓紅色文化資源缺失了更多展示自身價值的機會,價值既包含了教育價值也包含了商業價值。
1.3.5文化味道不濃
保定是歷史文化名城,除了紅色文化資源外,還有很多歷史古跡、風景名勝、經典傳說、文藝作品、餐飲美食、地方曲藝等等,這些文化資源在塑造保定文化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定人耳熟能詳的紅色文化資源就是前文談及的三處,這三處紅色文化資源并沒有打造成一個品牌,沒有形成強大的資源聚合效果。雖然人們明白這些都是紅色資源,但由于發展層次不夠高,所以距離“紅色文化”這個層級還是有一定差距。“文化”相對于“資源”而言更具有動態性和渲染性。保定的紅色資源在渲染力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以紅色資源為依托,可以將餐飲、風俗、傳說、文藝等各個方面串聯起來,將現在的紅色資源升華為紅色文化,彌漫在空氣中,讓人們感受到濃濃的紅色文化味。專家認為,“文”就是花紋花樣,“化”就是改變,“文化”就是不用蠻力而能夠改變別人的東西。“文化”能夠讓人們的言行自然得到改變,而“資源”不具有這樣的功能。強化紅色資源的“文化”味,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大保定”的發展目標。1.3.6引領作用較弱
“已然”只有能夠引領“未然”,才能發揮“文化”的渲染作用。根據前文,保定的紅色資源分散并且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區域性的紅色文化品牌,所以規模較大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周邊區域的引領作用較弱,沒有形成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產業鏈。“引領作用較弱”不但使得紅色資源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彰顯,而且不能在整個區域內打造連成一片的紅色產業,人們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能否從產業發展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目前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產品種類開始變得豐富起來,但是產品對紅色文化的承載力還不夠高,人們在消費這些產品的過程中還不能獲得更多的文化享受,人們在消費這些產品的時候,還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這對于“強化更大區域內的文化氛圍”這個目標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經典紅色文化的數量不會變多,但是用紅色文化充實紅色資源景點的思路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引領作用較弱就不容易形成影響力較強的紅色文化核,不易在更廣范圍內形成較強的文化影響力。
2保定紅色資源分布與發展步驟
如圖3所示,紅色文化資源在保定各個區域均有分布,但從總體情況看,東南部高于西北部,所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幾乎呈現“幾”字型分布,“幾”字型從“丿”到“一”再到“?”,三個筆畫上分別分布著不同的縣域,“丿”從南到北主要是阜平和淶源,“一”從西到東主要是淶源和易縣,“?”從起筆到落筆分布的是易縣、滿城、順平、唐縣、定州、安國、博野、蠡縣高陽、安新等。紅色資源的“幾”字型分布狀態,為集中規劃和發展紅色文化奠定了較好的空間基礎。保定由于轄區腹地面積較大,但是城市規模較小,城市的輻射力還不能波及到較遠的農村地區,但由于紅色資源主要分布在廣大農村地區,所以可以這些紅色文化為節點,通過產業化方式運作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通過以點帶面,拉動農村腹地更好地發展。如圖3所示,鑒于這些紅色文化的分布集中程度以及發展狀態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有步驟地進行深入發展。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式進行。
2.1第一步:東部“弓”型線
從圖3中看出,東部“弓”型線自北向南經過的區域包括涿州、高碑店、定興、容城、安新、高陽、蠡縣、博野、安國、定州等幾個縣域。這些縣域從北向南沿著重要交通線分布,這里是小城市比較密集的地區,也是保定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縣級城市高碑店、涿州、安國等就分布在該區域,該區域不但能夠與京南的河北省其他區域聯系較為緊密,而且能夠將京津的城市發展輻射力融合進來,充分借助大城市的影響力,拉動本區域的紅色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該條線是保定紅色文化發展的“主線”,這條線能夠對周邊的其他區域產生較好的帶動作用,為其他區域的紅色文化發展提供經驗借鑒。如圖4所示,該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分布在橢圓形陰影區域內,這里受到來自保定市區輻射的同時,也接受來自京津的影響。自西北向東南的交通線將涿州、高碑店、定興、徐水、保定、清苑、望都、定州等串聯在一起,為紅色文化向周邊地區輻射奠定了條件。在東部“弓”型線中,白洋淀紅色景區和冉莊地道戰遺址是發展紅色文化的核心地區。依托這兩個核心景點,通過“弓背”發展模式將更廣的區域包容進來,使得紅色文化成為拉動經濟發展、渲染經濟特色的重要因素。
2.2第二步:西部“弓”型線
保定西部地區位于太行山深處,包括阜平、淶源、易縣、淶水、順平、唐縣、曲陽等區域。相對于東部“弓”形線區域,這里的交通條件較差,遠離大中城市,區域經濟發展受到大中城市的輻射力較弱。正因如此,這里的經濟基礎較差,更需要發揮區域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原動力。通過行政力量和市場力量雙方面的作用,讓紅色文化資源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扮演一定角色,應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思路。如圖5所示,該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不如“東線”那樣集中,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分布在以狼牙山為中心的區域內,主要包括狼牙山景區、黃土嶺紀念地、王二小紀念地、野場慘案遺址、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以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中,“狼牙山景區”是影響力最大的。所以在紅色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現有資源的分布狀況,按照以強帶弱、由點及面的方式,將西部“弓”型線范圍內的紅色文化資源,逐漸串聯在一起。逐漸轉變“缺乏便利交通”這種弱勢,讓“西線”與“東線”逐漸得到融合發展。如圖5中的三個圓形區域:“阜平區域”、“淶水-定興-易縣區域”和“狼牙山景區區域”,這三個區域中能夠引領紅色文化發展的就是“狼牙山區域”。在逐步強化“‘狼牙山’文化環”的同時,讓“‘淶-定-易’環”和“‘阜平’環”逐漸得到發展,“三環”共同推進“西線”紅色文化發展。“西線”雖然較“東線”經濟發展基礎較差,但這里有近乎原生態的淳樸民風,并且自然環境也是“東線”無法比擬的。所以“西線”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要將自然風光、人文景點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很好地結合,為紅色文化資源構建一個完善的平臺,通過以大帶小、以小托大的辦法,將“西線”分散的文化資源逐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基于生態旅游資源之上的紅色文化長廊,
2.3第三步:南部“幾”型帶
如圖6所示,南部“幾”型帶是紅色文化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這也是將“西線”與“東線”連接在一起的地帶,“幾”型紅色資源發展構架囊括了保定資源的絕大部分。白洋淀、冉莊地道戰遺址以及狼牙山等紅色資源都在“幾”字區域內。“幾”字區域內不僅有紅色文化資源,這里的紅色文化資源已經與其他資源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幾”字構架將保定的紅色資源緊密地串聯在了一起。由西向東逐漸加厚,發展基礎逐漸變好,影響力也逐漸增大。“幾”字構架能夠得以較好的發展,有賴于“東線”與“西線”的充分發展,只有“東線”與“西線”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了,二者之間的“空地”才會逐漸縮小。圖6中沿著“幾”字線的雙向箭頭表明了紅色資源的相互作用機制,在這樣的互動機制下,“幾”字線不但是紅色資源得以強化的空間骨架,而且是向更大腹地進行紅色文化輻射的源頭。依托這條線,保定更大的腹地被染上紅色文化的味道。冉莊、狼牙山和白洋淀是“幾”字線的三個支點,依托這三個支點,首先強化“幾”字線中“?”的優勢,然后逐漸帶動“幾”字線的“丿”部分。圖6中在“幾”字線的兩個“腋窩”處有兩個圓形區域,東邊的圓形區域是以保定市區為核心的依托“一城三星一淀”構架的紅色文化發展構架,西邊的圓形區域是為了讓西側區域目前處于分散發展的紅色文化資源圍繞一個核心發展而進行的特別設計,在沒有這個圓形域的情況下,“幾”字形的“左腋窩”處是一片空白,阜平東、淶源南、順平西、唐縣西、曲陽北的紅色文化資源不能形成很好的聚合整合作用。這些區域需要繞過“幾”字形的“∩”向右延伸,在“幾”字形的“∪”處再行聚集。這種“借力發展”的方式不利于在“∩”處形成原發性的發展動因。圖6中的“規劃區”依托周邊的紅色資源借力自然風光濃縮出一個彰顯保定西部紅色文化的節點。于是在“幾”字形的西部“腋窩”“∩”處和東部“腋窩”“∪”處,各自形成一個紅色文化的節點。在保定南部區域逐漸形成一個紅色文化帶,對保定北部地區形成更大的紅色文化輻射,并且與其他文化資源融合在一起,使得保定的城市“文化味”更濃。2.4第四步:中部“圓”型域
如圖7所示,以保定為中心的三個圓環區域表示了以保定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對周邊的影響由內到外的逐漸擴展過程。保定市區即市轄縣徐水、清苑和滿城構成了“第一環”,“第二環”主要包括順平、望都、高陽等靠近“第一環”的區域,“第一環”和“第二環”在保定紅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三環”包括淶水、定興、易縣、高碑店、容城、雄縣、安新、高陽、蠡縣、博野、安國、定州、曲陽、唐縣等區域。冉莊、白洋淀和狼牙山跨越了“第一環”和“第三環”,這對于強化圖7中三角區域強化對保定的紅色文化引領作用,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從圖7中可以看出,狼牙山、野場慘案遺址、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清風店戰役舊址、留法勤工儉學工藝學校舊址、白洋淀等圍繞三角形區域呈現圓環狀分布,根據圖7中紅色資源的分布情況,“第二環”上的紅色資源相對稀疏,這對于整合“第一環”與“第二環”的資源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但是資源的這種分布形式,對于形成以市區為核心的空間格局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條件。保定可以以市區以及“一環”為核心,打造較大范圍內的紅色文化圈。圖7中“圓形區域”的形成是強化保定紅色文化的“第四步”,這也是提升保定城市品位和在“大保定”發展目標下構建“紅色文化”發展平臺的重要一招。在這個平臺基礎上,“第三環”上的紅色文化節點,就能夠對更大的區域產生影響,在更大的農村地區形成依托紅色文化的產業,讓紅色文化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依托紅色文化節點不斷編織紅色文化網,讓商業行為為紅色文化的發展助力。雖然“風景”只能在紅色文化資源的發生地才能夠看得到,但是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的紅色文化產品,可以突破區域的限制,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紅色文化這種“軟資源”就會變成“硬產品”,讓紅色文化資源的消費常規化。讓市區變成紅色文化產品的集散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體會到濃濃的紅色文化氛圍,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形成紅色文化的城鄉融合,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3保定紅色文化資源發展對策分析
圍繞保定紅色文化發展這個主題,需要依托現有基礎,不斷整合資源,讓資源的整合協同發展優勢,讓“紅色”成為保定文化的一張名片。這就需要保定不斷擴大宣傳,強化對腹地內外的吸引力[6]。因此需要在多個層面做文章,讓保定的紅色文化得到立體化發展。
3.1構建“指狀網絡”旅游線路
如圖8,通過在保定范圍內構建“核心干線”、“金牌線路I、II、III”以及“指狀網絡”次級干線的方式,構造起覆蓋全保定所有紅色資源的旅游網絡,讓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整合發展,全方位打造濃郁的“紅色主題”,通過“紅色網絡”讓保定城鄉緊密結合在一起,讓靜態的紅色資源動起來,讓分散的紅色資源合在一起,通過這個網絡讓城市文明滲入鄉村地區,讓鄉村的紅色文化產品進入城市,提升農村地區的城鎮化品味。圖8中展示了“紅色文化網絡”是由以下幾條主線構成的:①一條“核心干線”。這條核心干線是將保定與京津連接起來的一條動脈線:涿州→定興→徐水→保定→清苑→望都→唐縣→定州→曲陽→阜平,沿著這條線,可以將京津與保定的深山腹地阜平連接在一起,改變農村地區的原始狀態,讓城里人在農村地區享受紅色文化(精神財富),讓城里人將物質財富留在農村,在財富形式的交換過程中實現城鄉融合。②三條“金牌線路”。“金牌線路I”是圍繞保定市區由“狼牙山”、“白洋淀”、“冉莊”所形成的環狀“紅色資源旅游線”,這條線囊括了保定范圍內影響力最大的紅色文化旅游區,在張揚保定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金牌線路II”從白洋淀始經由蠡縣、博野到安國的旅游線路,途中有留法勤工儉學舊址以及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舊址,也是通過“以大帶小”的方式,將保定向南的紅色文化資源串聯在了一起。“金牌線路III”是從狼牙山出發經由淶源的黃土嶺到王二小紀念地的旅游線,這條線路較短,但由于“王二小紀念地”位于保定腹地深處,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需要用“狼牙山”這個名牌進行拉動。王二小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小英雄,13歲的王二小,為了掩護相親們,將倭寇引入了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卻獻出了生命,依據這個事例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已經在人們中間廣為傳唱。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也為此創作了長篇紀實文學《少年英雄王二小》。③七條“次級干線”。圖8中的七條“次級干線”以指狀網絡的方式由保定出發構成了呈輻射狀的七條紅色線路,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費選擇。第一條即“保定→狼牙山→野三坡”,第二條即“保定→野場→王二小紀念地”,第三條即“保定→望都→唐縣→曲陽→阜平”,第四條即“保定→冉莊→博野→安國”,第五條即“保定→留法舊址”,第六條即“保定→白洋淀”,第七條即“保定→徐水→定興→高碑店→涿州”。七條“次級干線”將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構造成網狀,通過“以大帶小”的方式將保定的紅色資源有力地整合在一起,營造出一股濃烈的文化味。
3.2創新紅色文化表現手法
根據前文,紅色文化表現手法過于單一,致使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的影響力受到了影響。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旅游產品、說唱藝術、音樂歌曲等形式實際上都是紅色文化得以傳揚的重要媒介。保定的紅色文化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現在為全國所知曉的主要是冉莊地道戰遺址、狼牙山五勇士以及白洋淀紅色濕地旅游地等,“少年英雄王二小”的宣傳力度相對于前面談及的三處就顯得有些不足,很多紅色資源現在只是縣域范圍內的“知名產品”,在保定范圍內知曉的人都較少,這說明宣傳方面的力度還是不夠的。為此需要不斷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表現手法,并且進一步強化其宣傳力度。
3.2.1不斷推出以保定紅色文化為依托的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表現手法細膩,能夠將逝去的歷史“復活”,用精妙的文字向人們展示曾經的那個年代。讓逝去的人物說話,讓靜態的風景動起來,通過作家的創作,讓人們跟隨作家的思緒一起親歷感動,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3.2.2將紅色文化精品搬上大小銀屏忙碌的現代人能夠靜下心來讀完一步小說的人越來越少,但人們是離不開電視屏幕的,所以通過表演家的再度創作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動起來,精美的畫面不但能夠對觀眾形成更強的吸引力,而且通過在作品中穿插當地的風土人情、美麗風光等鏡頭,對當地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讓消費者產生到這個先烈曾經戰斗過的地方體驗生活,美食、美景、美談、美樂等都能成為消費的對象,所以將紅色文化資源搬上銀幕,就能夠對保定的紅色文化進行立體宣傳,讓保定的紅色文化具有更強的穿透力。
3.2.3開發紅色主題旅游產品
目前旅游區以紅色為主題的旅游產品比較單調,在旅游路上雖然也有一些售賣旅游產品的,但這些旅游產品主要是當地的土特產品,這些都與紅色文化都沒有太大關系,這樣的旅游產品在任何其他地方也都能夠購買到,旅游產品的這種發展思路就使得紅色文化失去了張揚自身的渠道。做好紅色文化產品,就能夠將紅色文化濃縮在具體的旅游產品上[7],這些產品能夠彰顯區域紅色文化的顯著特點,在消費者心中創造“獨一無二”的印象,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能夠讓消費者對紅色文化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象。紅色文化產品能夠讓消費者將紅色文化帶到四面八方,無形中就成為了紅色文化的義務廣告員。這會強化紅色文化與消費者的親和力,吸引消費者不斷到這里來消費,保定的紅色文化影響力繼而也就會得以強化。
3.2.4發展以紅色文化為內容的紙質媒體
保定雖然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名城的文化味道遠不如北京、西安等這樣的文化名城的文化為那樣濃。以宣傳保定文化為內容的專業報刊、雜志目前還是一個空白。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有很多可資挖掘的東西。保定可以依托現有的學術雜志開辟紅色文化學術專欄,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出專業性的紅色學術雜志,讓人們從這樣的專業雜志上了解更多的保定紅色文化,追憶先烈,感受紅色文化精神。
3.2.5創造優美動聽的紅色文化歌曲
用名歌烘托名城保定應該是建設文化保定的另外一個思路,除了在影視作品中已經流行的插曲外,還應該創造豐富的保定紅歌,用歌曲弘揚保定的紅色精神,唱出保定的悠久歷史、文化名人、文化經典,目前以保定為題材的歌曲有《保定歌》、《保定謠》、《紅保定》等,歌曲中將保定的著名的人、物、吃、住以及風土人情等都展示了出來,在MTV中用相應的美麗畫面做背景,讓人們在歌曲中感受到保定的情和美。借助網絡這個工具,讓保定的魅力迅速傳遍四面八方。
3.2.6打造靚麗的交通風景
出租車、公交車、公交站牌、鐵路和公路兩側都是向人們訴說保定風情的重要地方,目前這些地方都被一些商業行為所侵占。為了打造魅力保定和紅色文化保定,就需要在從這些地方入手,讓保定的紅色文化味道以各種形式展現出來。火車站和汽車站的標志景點以及周圍環境設計,都可以滲透紅色文化味,讓紅色文化很容易地就能夠進入人們的視野。保定的文化產品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在所有的文化產品中,人們應該非常清晰地感覺到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與商業行為緊密結合在一起,將紅色文化打造為紅色產業,讓人們在體味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腦袋與口袋都獲得豐收。
參考文獻:
[1]張亞明,張心怡,唐朝生.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困境與選擇――與“長三角”對比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6):70-76.
[2]耿竹青,吳國蔚.大北京城市經濟圈的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經緯,2006,(1):97-100.
[3]孟祥林.“一城三星一淀”格局下的“大保定”發展思路分析[J].城市,2012,(12):9-12.
[4]王玫,李文廷.環京津貧困帶生態環境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北學刊.2008,(6):143-146.
[5]饒志華.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學術交流,2013,(4):138-141.
[6]孟祥林.京-津-保三核城市群思路的河北省城市體系分析[J].中國名城,2012,(9):21-29.
[7]孔旭紅,蔣長春.歷史文化名城旅游發展比較研究――以保定、泉州、樂山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4):100-103.
文章標題:地域文化論文范文保定紅色文化發展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chengshi/214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