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生物多樣性》
關注()【雜志簡介】
《生物多樣性》1993年創刊,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中國植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為國家一級核心期刊。雙月刊,大16開本。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7年版,1723種源期刊),《生物多樣性》2006年影響因子為1.639,生物學類期刊排名第一;被引頻次為1077,生物學類期刊排名第十九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6年度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2006)”統計結果,《生物多樣性》榮獲2006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
本刊接受高水平的以下稿件:(1)生物多樣性理論和應用研究的原創性學術論文;(2)具有新觀點和前瞻性的綜述;(3)國家和地方的重要或重大生態工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可持續利用的影響及其風險評估;(4)外來種入侵及遺傳改性生物體的釋放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其監控措施。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數據庫收錄情況:
國際: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文摘(CAB Abstracts)、美國 Biosis Previews 數據庫 (BP)、美國《生物學文摘》(BA)、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動物學記錄》(Zoological Record)。
國內:1.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中文期刊數據庫》;3.《中國科學文獻數據庫》;4.《中國學術期刊》(全文庫);5.《中國期刊網》;6.《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7.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8.《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數據庫》(CSTPC);9.《中國生物學文摘》;10.《中國林業文摘》;11.《中國水產文摘》;12.《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13.《中國地理科學文摘》。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綜述,研究報告,研究簡報,管理,資料庫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DNA條形碼:從物種到生物群區 馬克平,Keping Ma
植物DNA條形碼在系統發育研究中的應用 向小果,王偉,Xiaoguo Xiang,Wei Wang
植物DNA條形碼、物種形成和分類學 劉建全,Jianquan Liu
DNA條形碼在生物多樣性編目與評價中的應用 高連明,Lianming Gao
DNA條形碼技術在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中的應用 周世良,徐超,董文攀,程濤,Shiliang Zhou,Chao Xu,Wenpan Dong,Tao Cheng
DNA條形碼在進化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 裴男才,Nancai Pei
DNA條形碼在保護生物地理學中的應用 黃繼紅,黃建華,Jihong Huang,Jianhua Huang
DNA條形碼在植物系統發育區系學研究中的應用 葛學軍,Xuejun Ge
植物DNA條形碼研究展望 李德銖,曾春霞,Dezhu Li,Chunxia Zeng
DNA條形碼技術在海洋貝類鑒定中的實踐:以大亞灣生態監控區為例 李海濤,張保學,高陽,時小軍,周鵬,Haitao Li,Baoxue Zhang,Yang Gao,Xiaojun Shi,Peng Zhou
甘肅省魚類資源現狀及DNA條形碼在魚類物種鑒定中的應用 王太,張艷萍,管麗紅,杜巖巖,婁忠玉,焦文龍,Tai Wang,Yanping Zhang,Lihong Guan,Yanyan Du,Zhongyu Lou,Wenlong Jiao
羅布泊野駱駝的家域特征及其意義 袁磊,馬浩,程蕓,楊歡,薩根古麗,Adiya Yadamsuren,朱海涌,馬友青,王建林
廣西大青山次生林的群落特征及主要喬木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 農友,鄭路,賈宏炎,盧立華,黃德衛,黃柏華,雷麗群,You Nong,Lu Zheng,Hongyan Jia,Lihua Lu,Dewei Huang,Bohua Huang,Liqun Lei
哀牢山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木質藤本植物的多樣性與空間分布 袁春明,劉文耀,楊國平,Chunming Yuan,Wenyao Liu,Guoping Yang
化工類論文發表:液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氯霉素殘留的方法
摘要:氯霉素殘留不僅會威脅畜牧養殖業的生產,還會對其他以畜牧養殖業為基礎的食品產業造成嚴重危害,對食用這些食品的人類也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本文結合實驗對液相色譜法在食品氯霉素殘留檢測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對進一步提高液相色譜在氯霉素檢測中的應用水平和成效能夠有所借鑒。
關鍵詞:液相色譜法,氯霉素殘留,檢測
1 氯霉素的危害
氯霉素的本質是抗生素,長期濫用不僅不會降低病原菌的危害,反而還會導致病原菌的抗藥性增強。此外,長期使用氯霉素還會在動物體內造成殘留,而這會嚴重損害動物的生殖系統,主要表現為生育力降低、產仔數減少、流產等,進而嚴重威脅到畜牧養殖業的生產。一旦動物體內出現氯霉素殘留,就可能隨著由這些動物制成的肉制食品或其衍生物乳制品而進入人體,因為氯霉素有嚴重的副作用,進而對人體健康就會產生很大的危害。例如氯霉素對人體造血系統危害極大,能導致可逆性骨髓抑制和不可逆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又例如新生兒因服用含有氯霉素殘留的乳制品后,極易引發“灰嬰綜合征”等疾病。
生物多樣性最新期刊目錄
地理基因組學:研究方法與進展————作者:虎靈;沈澤昊;
摘要:隨著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融合發展,由地質學、地貌學、古氣候學、基因組學、系統發育學、種群遺傳學和生物地理學等多學科關聯形成的地理基因組學(geogenomics)將地表景觀變化與生物演化聯系起來,成為檢驗地質假設、重建地球歷史及其生物協同演化的一個有效途徑,并在全球生態保護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本文系統介紹了地理基因組學的基礎概念和關鍵科學問題,及其與相關研究領域的關系,并通過WebofScienc...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腹角雉時空分布模式————作者:周鋁;郭畫;姚世貿;田成;
摘要:了解野生動物時空分布對有效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有重要意義。野生動物的時空分布特征研究能夠為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解析提供關鍵依據,有助于精準構建保護策略與管理規劃。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在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探索紅腹角雉的時空分布特征,本文于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時期共布設83臺紅外相機,采用...
結合無人機影像和激光點云的城市植被群落樹種組成和數量特征提取方法對比————作者:袁敬毅;張旭;田鎮朋;王梓柘;高永萍;姚迪昭;關宏燦;李文楷;劉婧;張宏;馬勤;
摘要:調查城市植被的群落組成及結構特征對評估其生長狀況和生態功能至關重要。群落內不同樹種的數量特征是定量描述植被群落組成結構的基礎。傳統的植被調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難以大范圍開展,而單一遙感數據源和方法難以同時提供準確的株數、冠幅和樹種信息。為此,需要探討多源數據結合的無人機遙感技術在精確獲取城市植被群落樹種組成和數量特征時的潛力。本研究以廬山風景名勝區的典型城市植被為對象,分別基于高分辨率可見光影像、...
不同方法監測蜜蜂總科昆蟲資源及其多樣性變化————作者:農蕎伊;曹軍;程文達;彭艷瓊;
摘要:蜜蜂總科昆蟲是重要的生物資源,可為人類提供蜂產品、為生態系統提供授粉服務等。當前全球蜜蜂資源呈下降趨勢,急需加強監測和保護。雖然調查和監測蜜蜂總科昆蟲的方法有多種,但各方法適用的監測類群還不甚清楚。為了進行系統監測,更為了全面揭示蜜蜂總科昆蟲的多樣性,本研究選擇生物資源極為豐富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利用樣線法、馬來氏網法和黃盤法對蜜蜂總科昆蟲資源及多樣性進行監測,比較不同方法的監測效果。...
氮磷添加對常綠闊葉林幼樹與成樹光合參數的分異影響————作者:李虹茹;楊樺;陳伏生;孫榮喜;葉學敏;
摘要:評估氮磷輸入不平衡對亞熱帶森林碳匯的影響是當前的熱點問題。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電子傳遞速率(Jmax)是C3植物光合生化模型(FvCB模型)中的重要參數,可用于揭示氮磷養分對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種光合生化限制的影響機制。本研究以江西九連山常綠闊葉林中6種優勢樹種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為期6年的氮、磷添加對幼樹和成樹FvCB參數...
前沿技術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現狀、挑戰與展望————作者:盧曉強;董姍姍;馬月;徐徐;邱鳳;臧明月;萬雅瓊;李孿鑫;于賜剛;劉燕;
摘要: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但當前正面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與人類活動等多重壓力的持續威脅。近年來,高分辨率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基因組學等前沿技術快速發展,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開辟了新路徑。本文系統綜述了近十年前沿技術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中的應用進展,重點探討了其在生態系統監測、物種識別、遺傳多樣性評估和棲息地管理等關鍵領域的作用。同時,結合中國與國際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當前...
夜間燈光對外來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群落多樣性和生長的影響————作者:張浩斌;肖路;劉艷杰;
摘要:過度使用人造夜間燈光所引發的光污染會對多種類型的生物及生態過程造成負面影響。然而,夜間燈光是否會影響外來入侵植物的入侵頻率,以及夜間燈光對外來入侵植物與本地植物群落組成和植物生長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尚需進一步解析。本研究通過實地調查,對比分析了長春市有無路燈區域的外來植物入侵頻率、外來入侵植物與本地植物群落組成和多樣性、以及外來入侵植物與本地植物的株高和相對蓋度的差異。結果顯示:(1)夜間燈光對外來...
演化速率假說的實驗驗證研究進展————作者:褚曉琳;張全國;
摘要:生物多樣性的地理格局及其成因備受生態學家關注。演化速率假說(evolutionary speed hypothesis)是生物多樣性緯度格局的主要解釋之一。該假說認為低緯度地區物種形成速率更快,并且溫度是決定演化速率的主要環境因素。具體機制包括:(1)熱帶地區的高溫能夠縮短生物世代時間而增加物種的有效演化時間(單位時間內的有效世代數);(2)高溫可以提高突變速率,進而增加遺傳變異——自然選擇的原材...
與《昆蒙框架》銜接的中國OECMs關鍵問題與推進策略————作者:王曉倩;鄧毅;
摘要:《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達成的《昆蒙框架》中提出了“3030目標”,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被普遍認為是能夠通過大幅增加陸地和海洋受保護面積、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因素來實現“3030目標”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新型保護管理工具。通過對中國OECMs行動的現狀分析,可識別推進中國OECMs行動的...
基層地方政府在完成《昆蒙框架》中的作用和難點:基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任務的比較————作者:顧婧婧;劉宜卓;蘇楊;
摘要:在中國國情下完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目標,基層地方政府是重要角色,要落地的舉措大多由其實施或監督。對于生物多樣性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這樣需要全社會合力完成的國際目標而言,中國體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但對自上而下的任務,地方政府習慣于優先和全力完成與考核目標掛鉤和有明確資金支持的。中國體制優勢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履約中已經顯現,但在《生物多樣性公約...
央地協同推動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執行的措施、進展與展望————作者:劉立;臧明月;馬月;萬雅瓊;胡飛龍;盧曉強;劉燕;
摘要: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NBSAP)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履約的核心工具,也是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體規劃。地方政府是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中央和地方根據各自事權上下聯動,將凝聚NBSAP實施合力并對執行成效產生顯著影響。《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
熊蜂盜蜜的花色偏好及對長距忍冬繁殖適合度的影響————作者:王順雨;李楊;呂曉琴;李欣;范權秀;王曉月;
摘要:植物開花過程中花色的變化作為一種指示信號會引導傳粉者偏好訪問變色前的花,那么花色的變化能否影響昆蟲盜蜜,目前還不清楚。為了探究盜蜜者是否偏好變色前的花以及盜蜜對植物繁殖適合度的作用,我們以忍冬屬長距忍冬(Lonicera calcarata,花期3天,花色從白變為黃,再變為橘紅)為研究對象,野外記錄訪花昆蟲的訪問行為,計算合法訪問和盜蜜的頻率;統計不同居群三種顏色花的盜蜜率,測量它們正常和盜蜜花朵...
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研究進展與展望————作者:趙維洋;王偉;馬冰然;
摘要: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作為傳統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補充,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本研究通過深入剖析OECMs的發展歷程及當前研究進展,結合中國OECMs的相關進展與特點,進一步探討了中國OECMs在《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下的未來發...
國家公園與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銜接路徑探討————作者:蘇紅巧;余得光;牟昆侖;
摘要:土地/海洋用途改變是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最大的直接驅動因素,《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行動目標1提出通過覆蓋全域的空間規劃確保重要生態區域零喪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為行動目標1的落實提供了最佳機遇。國家公園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國土空間,其體制改革必須與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制度充分銜接,才能有效支撐這一類型國...
新疆野生動物通道空間布局優化————作者:付夢娣;朱彥鵬;任月恒;李爽;秦樂;謝正君;王清春;張立博;
摘要:線性基礎設施的不斷擴張已成為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索大尺度的野生動物通道優化路徑對于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本研究以新疆代表性野生動物為研究對象,采用最大熵模型預測其潛在棲息地,并對棲息地重要性進行評估。基于最小累積阻力模型計算線性基礎設施影響的最小累積阻力路徑,結合現有及規劃的道路、圍欄,精準識別提高棲息地連通性所需的通道位置和數量,形成野生動物通道空間布局優化方案。結果表明:不同...
城市化過程中不同用地類型對土壤真核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作者:馬尚飛;龔鑫;上官華媛;姚海鳳;王濱;李志鵬;孫新;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森林和農田土地被城市建筑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所占用,這些由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變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但當前對于地下生物多樣性對城市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研究仍然不足。土壤真核生物作為地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土壤健康和土壤生態功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探究城市土壤真核生物的多樣性特征及其環境驅動因素,本研究在寧波市選擇了2種非城市用地(森林與農田)和5...
短期氮、水添加和刈割減弱了苦豆子型退化草地土壤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聯系————作者:劉淑琪;崔東;江智誠;劉江慧;閆江超;
摘要: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會增加毒害草適生區,導致新疆半干旱地區生物多樣性迅速喪失,草地退化日益嚴重。探明土壤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關系,可為新疆地區科學管控毒害草擴散蔓延提供理論支撐。本研究通過田間試驗,探究短期氮、水添加和刈割對土壤生物多樣性、共生網絡的影響以及多樣性指數與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關系。結果顯示:(1)土壤細菌Shannon-Wiener多樣性在對照組與水添加處理和氮添加刈割...
農業部門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思路與途徑——來自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管理的啟示————作者:郭旋;何思源;閔慶文;
摘要:生物多樣性是支撐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基礎。《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多次提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和路徑。盡管全球采取了諸多行動,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依然未得到有效遏制。隨著《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關鍵目標“3030”全球目標到期時間臨近,結合中國國情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主流化,尤其是主流經濟產業部門(如農業部門)向可持續轉型且發揮其履...
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有蹄類動物空間分布及共存關系————作者:龔翠鳳;韋偉;羅概;韓一敏;吳鵬程;何夢楠;閔清悅;付強;陳鵬;
摘要:空間生態位分化是生物多樣性維持的重要機制之一。為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有蹄類的空間生態位分化情況,本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該區域布設了56臺紅外相機,采用單季節單物種占域模型計算域內主要6種有蹄類動物的占域率,包括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野豬(Sus scrofa)、水鹿(Rusa unicolor)、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
《昆蒙框架》如何在中國體制下成為主流工作目標:政策與技術————作者:趙鑫蕊;蘇楊;
摘要:<正>2025年是“兩山”理念誕生20周年,也是中央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10周年。自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以來,中國在環境相關國際公約的履行上就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還作為主席國牽頭制定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