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糧油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糧油學報》是中國糧油學會主辦的學術性刊物,以納入全國食品工業類中文核心期刊,屬全國重點期刊之一,主要登載谷物、油脂化學方面的學術論文,報道優質糧油品質資源選育,儲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質檢測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它對指導糧油學科的發展,提高糧油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水平,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食品工業類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及《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選作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登載谷物、油脂化學、飼料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報道優質糧油品質資源選育、貯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質檢測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短鏈菊粉對中筋粉面團流變學特性的影響 羅登林,陳瑞紅,劉娟,徐寶成,任廣躍,李鵬燕,Luo Denglin,Chen Ruihong,Liu Juan,Xu Baocheng,Ren Guangyue,Li Pengyan
成熟度對渝甜糯玉米籽粒營養成分及色澤的影響 趙國華,趙小皖,明建,Zhao Guohua,Zhao Xiaowan,Ming Jian
不同大豆品種對腐竹品質的影響 葛宏賀,潘思軼,徐曉云,Ge Honghe,Pan Siyi,Xu Xiaoyun
無機鹽對酶促大豆蛋白膠凝特性的影響 笪久香,胡亞云,欒廣忠,嚴隴兵,辰巳英三,Da Jiuxiang,Hu Yayun,Luan Guangzhong,Yan Longbing,Eizo Tatsumi
豆渣膳食纖維的結構表征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涂宗財,段鄧樂,王輝,陳麗莉,黃小琴,Tu Zongcai,Duan Dengle,Wang Hui,Chen Lili,Huang Xiaoqin
發芽白高粱的工藝優化及主要營養成分分析 易翠平,李艷,姚辰,周艷慧,譚斌,Yi Cuiping,Li Yan,Yao Chen,Zhou Yanhui,Tan Bin
超聲波輔助制備冷水可溶性甘薯淀粉 成紀予,龐林江,陸國權,Cheng Jiyu,Pang Linjiang,Lu Guoquan
有機改性蒙脫土對改性淀粉復合膜性能的影響 高玉玲,代養勇,張慧,董海洲,侯漢學,Gao Yuling,Dai Yangyong,Zhang Hui,Dong Haizhou,Hou Hanxue
響應面法優化甘薯淀粉酶解工藝及動力學模型研究 高義霞,牛偉強,高小剛,周向軍,Gao Yixia,Niu Weiqiang,Gao Xiaogang,Zhou Xiangjun
酶解與離心分相結晶協同制備抗性淀粉工藝研究 馮軍偉,黃繼紅,蘇雪鋒,游倩,侯銀臣,王文,楊銘乾,Feng Junwei,Huang Jihong,Su Xuefeng,You Qian,Hou Yinchen,Wang Wen,Yang Mingqian
電導率法快速檢測煎炸油極性組分含量的研究 劉玉蘭,王瑩輝,張振山,楊書平,Liu Yulan,Wang Yinghui,Zhang Zhenshan,Yang Shuping
社會管理職稱論文: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與探析
摘 要: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本文通過對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中存在問題的根源探析,從創新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的模式和科學合理的項目選擇兩方面著手,完善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 《學術評論》雜志投稿論文,主要刊發的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發展動態和成果,提供學科建設與學術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職稱論文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適應市場對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的需求,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為流入地創造了經濟財富,另一方面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對當地政府的社會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研究探索當前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中國糧油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Caco-2細胞模型的大米-苦蕎多酚消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作者:李諾;張桂芳;毛健;張東杰;朱蓉;
摘要:本實驗研究大米-苦蕎消化后多酚對Caco-2細胞的氧化損傷保護作用。以大米-苦蕎為實驗原料并對其進行體外消化,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過氧化氫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
椰子油脂體基乳液凝膠制備及其對β-胡蘿卜素穩定性的影響————作者:郭津;田燕;趙鑫鑫;張偉敏;王志國;蔣志國;
摘要:本研究以椰子油脂體為乳化劑制備乳液并表征不同濃度對其體系穩定性的影響;其次,通過與卡拉膠相互作用構建油脂體基乳液凝膠,探究其流變性質、質構性能及其負載β-胡蘿卜素后對其儲存穩定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增加椰子油脂體濃度使得乳液透光率由80%降低為40%,且不穩定性指數由0.82降低為0.36(P<0.05)。所有椰子油脂體基乳液凝膠呈現非牛頓流體行為;且黏彈模量隨著掃描頻率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油脂體...
基于結合自由能計算和激活實驗探討玉米肽激活乙醇脫氫酶機制————作者:邱智軍;魏亞楠;龔明貴;
摘要:玉米肽具有顯著的醒酒活性,大量實驗表明,激活乙醇脫氫酶(ADH)是其發揮醒酒作用的重要途徑。為了研究玉米肽激活ADH是否通過變構作用實現的,使用口袋特征(AlloSite)和盲對接(HPEPDOCK)兩種預測方法識別到共同一致的ADH變構位點Site2;然后采用分子對接(AutoDock Vina)和分子力學/廣義波恩表面積(Uni-GBSA)方法計算玉米肽與變構位點Site2的結合自由能,在考慮...
十八碳二烯酸酯特異性脂肪酶菌株篩選鑒定及優化的研究————作者:劉田偉;吳偉;李昌珠;劉汝寬;李培旺;陳景震;肖靜晶;晁燕;譚華元;陳韻竹;易有金;
摘要:為得到功能油脂的特異性產脂肪酶菌株,以油茶籽油為唯一碳源,應用羅丹明B培養基從發酵油茶餅粕中得到產脂肪酶菌株,采用p-NPP為底物測定酶活,篩選出1株高產酶菌株CoB10,經16S rDNA 基因序列比對及系統發育樹的構建,確定該菌株為鏈霉菌(Streptomyces)。CoB10具備水解油茶籽油中甘油三酯的能力,經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檢測,CoB10組油茶籽油中甘油三酯含量明顯下降,由439...
秈稻頭季稻與其再生稻淀粉多尺度結構及熱特性的比較研究————作者:付曉彤;楊乾奎;薛飛燕;寧樂樂;渠琛玲;
摘要:為探究頭季稻與再生稻的品質差異,本研究以19香和南晶香米2個秈稻品種為試驗材料,探討了其頭季稻與再生稻的直鏈淀粉含量、淀粉顆粒形貌特征、粒徑分布、短程有序結構、長程有序結構、片層結構和熱力學特性的差異。結果表明,相較于頭季稻,再生稻的直鏈淀粉含量分別增長29.25%和22.88%,淀粉的小顆粒占比分別提高20.42%和230.95%,再生稻短程有序結構顯著降低(R1047/1022 發酵對淀粉及淀粉基食品品質改善研究進展————作者:李利民;趙貴婷;尚加英;鄭學玲; 摘要:發酵是一種天然安全的傳統加工技術,在食品生產加工中應用廣泛。淀粉基食品是人類餐桌上的主要能量來源,研究發現發酵可以明顯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質,包括豐富食品風味,延長食品貨架期,降低血糖指數等。本文綜述了發酵對淀粉顆粒形貌、精細結構和理化特性的影響,分析了發酵對淀粉基食品品質的影響,旨在為淀粉基食品發酵過程的合理控制及品質改善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板栗蛋白提取工藝優化及結構、功能特性分析————作者:俞禧;彭飛;周建華;楊越冬; 摘要:板栗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干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本研究旨在優化板栗蛋白的提取工藝,實現板栗的資源利用。采用酶法輔助堿溶酸沉法結合乙醇處理提取板栗蛋白,并采用響應面試驗對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優化后的最佳工藝條件為:α-淀粉酶質量分數為11%,pH=9,時間為60 min,溫度為40℃,板栗蛋白質提取率為33.5%。在此條件下,總氨基酸含量達35.25 g/100 g。對蛋白結構特征進行分析,SDS-PAG... 不同油料餅分離蛋白和濃縮蛋白品質研究————作者:董國鑫;王進英;甘生睿;楊芙蓉;程博鋒;倪福康; 摘要:以菜籽餅和亞麻籽餅為原料分別制備濃縮蛋白和分離蛋白,并對其理化指標(等電點、蛋白質量分數、氮溶解度、變性溫度)、結構特性(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熒光光譜)和功能特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穩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穩定性)進行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分離蛋白的質量分數、氮溶解度和變性溫度均高于濃縮蛋白,亞麻分離蛋白和菜籽分離蛋白的質量分數分別為87.68%和84.21%、氮溶解度分別為78.25%和84... 基于紫紅曲霉固態發酵豌豆代謝產物的分析————作者:梁怡然;戰川;高思博;朱磊; 摘要:為了研究紫紅曲霉發酵對豌豆中主要成分和代謝物的影響,采用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分析豌豆經紫紅曲霉發酵后代謝物的差異和變化。從發酵前和發酵9天的2組樣品中共鑒定出925個代謝物,篩選出99個差異代謝物,包括莽草酸及苯丙酸類、氨基酸及短肽類、生物堿類、脂肪酸類、萜類、其他、碳水化合物類和聚酮類,其中63個代謝物在發酵后顯著上調,36個顯著下調。通過KEGG通路分析發現泛酸和輔酶A的生物合... 澳洲堅果油脂性狀在廣西不同產地間的穩定性及差異性分析————作者:張濤;宋海云;涂行浩;賀鵬;陳茜;韋哲君;鄭樹芳;王文林; 摘要:為系統地評價不同產地澳洲堅果油脂性狀的變異及穩定性,本研究以從廣西9大澳洲堅果主產區13個地點采集的主栽品種桂1果實為材料,開展果實油脂性狀多樣性以及各油脂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然后基于各油脂性狀對13個產地進行聚類分析,最后對聚類結果進行O2PLS-DA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產地澳洲堅果果實油脂含量均超過70%,各產地果實均檢測出13種脂肪酸,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棕櫚油酸含量相對較高,與前人... K-Mg-Al催化制備油茶籽油單甘酯的研究————作者:徐靖;平洪政;高雨;董溢洋;王承明; 摘要:利用固體酸堿雙功能催化劑K-Mg-Al催化油茶籽油甘油解制備單甘酯,研究了反應產率、脂肪酸組成和微量營養成分變化,并與NaOH催化對照。結果表明,以K-Mg-Al催化甘油解反應,最優條件為:醇油摩爾比3:1,反應溫度190℃,反應時間4 h,催化劑質量分數1.5%;以NaOH催化甘油解反應,最優條件為:醇油摩爾比4:1,反應溫度220℃,反應時間3 h,催化劑質量分數0.24%。經過K-Mg-Al... 不同干燥方式下古紅橘橘皮精油揮發性成分的差異分析及自由基清除活性評價————作者:冉春霞;胡江;鄧惠玲;李長鳳; 摘要:為明確不同干燥方式對古紅橘橘皮精油揮發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以新鮮古紅橘橘皮為對照、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橘皮為研究對象,采用共水蒸餾法提取精油并分析比較其提取率差異,GC-MS、venn圖、類別分析結合OPLS-DA模型比較其揮發性成分的種類、相對質量分數差異,DPPH· 、ABTS·+自由基清除率結合相關性熱圖分析評價其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古紅橘橘皮精油的提... 薏苡種仁主要脂質組分分類及特征分子篩選————作者:李祥棟;陸秀娟;潘虹;魏心元;曾濤;郭超;陸平;周美亮;高愛農;石明; 摘要:脂質是薏苡的重要營養和功能組分,也是薏苡天然產物開發的重要物質基礎。本文以代謝組學方法剖析薏苡種仁脂類物質的分類和組成特征,為薏苡生理活性物質的挖掘利用提供科學支撐。以6份薏苡品種資源為試驗材料,采用液相色譜和串聯質譜(LC-MS/MS)技術對薏苡種仁的脂質組分進行全面檢測。研究結果顯示,6份薏苡種仁中共檢測到552個脂質分子,所有脂質分子根據結構特征分為5個大類和28個亞類。甘油二酯(DG)、甘... 稻谷感染谷蠹后的特征揮發物質研究————作者:李雅靜;王殿軒;曾芳芳;李伯淼;郝芳囡;李丹丹;唐培安; 摘要:鑒別新收獲稻谷與經過庫存的稻谷是保障政府糧食質量的重要需求,庫存稻谷通常會感染害蟲,檢測曾發生過害蟲的稻谷的特征揮發物有助于甄別庫存稻谷與新收獲無蟲稻谷。選用當年新收獲的無蟲晚秈稻谷分別進行不同的谷蠹感染處理,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法(HS-SPME-GC-MS)測定其揮發性化合物,并與新收獲無蟲稻谷進行比較。主要結果為新收獲無蟲稻谷中檢測到揮發性物質45種,感染谷蠹的稻谷中檢測到揮發... 綠茶多酚對葛根淀粉理化和消化特性及其復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影響————作者:李青;馬凌月;吳江萍;王海燕;徐孟瑤;高欣雨;周睿;愈商權;包鴻慧; 摘要:為探究綠茶多酚(BGTP)對葛根淀粉(PLS)理化和消化特性及其復合物抗氧化能力的影響,以PLS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5%、10%、20%)的BGTP后,測定PLS糊化特性、熱力學特性、動態流變特性、碘結合能力、凝膠質構與水分遷移性、體外消化性及其復合物的色度值、微觀結構和抗氧化能力的變化。結果表明,外源添加BGTP能夠以濃度依賴性方式顯著提高PLS的崩解值、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并顯著降低其... 一種改進型粘連大米實例分割模型Swin-STR————作者:張慶輝;張浩宇;張夢雅;陳衛東;田國軍;武勇; 摘要:現有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圖像分割方法雖能有效提取粘連大米圖像中相似米粒的特征,但在邊界模糊和粘連程度不一的情況下,難以實現理想的分割效果。本文受SwinTransformer啟發,設計了更加適合粘連大米分割任務的主干網絡STRNet,通過考慮圖像全局關系及優化粘連大米邊緣的分割合理性,構建了一種新穎的改進型粘連大米實例分割模型Swin-STR。STRNet包含特征先驗模塊(FPM)和特征交互融合模塊... 混合模式分離結合多波長檢測同時測定黑大豆種皮中7種花色苷————作者:賈鵬禹;李霞;呂喜濱;杜吉到; 摘要:為準確鑒定不同品系黑大豆種皮中花色苷化合物的組成,針對現行方法中分離選擇性不足的問題,需建立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本文基于混合模式分離結合多波長檢測器建立了黑大豆種皮中7種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樣品中花色苷經60%(v/v)甲醇/水溶液(含0.1%甲酸,v/v)輔以超聲波提取,外標法定量。采用Premier BEH C18 AX色譜柱,以0.6%(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為流動相,... 不同馬鈴薯品種品質特性綜合評價————作者:謝雪瑩;石瑛; 摘要:為綜合評價馬鈴薯品質特性,建立不同的評價模型,以12個加工型馬鈴薯為實驗材料,測定其品質特性,利用相關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進行加工適應性評價,通過聚類分析篩選出綜合品質良好的品種。結果表明,品質特性在材料間存在顯著差異且各特性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主成分綜合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東農317、東農312和大西洋,綜合品質特性較好。聚類分析將12個馬鈴薯品種劃分為三類:大西洋、龍薯10、東農317和延薯... 氧化石墨烯/馬鈴薯淀粉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分析————作者:李彩嬌;伍悅;薛春熙;旦正多杰; 摘要:以馬鈴薯淀粉(PS)為主要成膜基材,氧化石墨烯(GO)和甘油(Gly)為增強劑,采用超聲輔助流延法制備GO/PS復合膜,研究PS用量、Gly用量和GO用量3個因素對GO/PS復合膜的斷裂伸長率(EB)、抗拉強度(TS)、水蒸氣透過率(WVP)、水溶性(WS)和透光率(T)的影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膜性能進行綜合評價,并通過響應面優化實驗確定GO/PS復合膜的最佳工藝參數:PS用量、Gly用量和GO... 藜麥營養功能特性及其在植物基食品中的應用————作者:劉興浩;崔亞君;王佳凱;蘆晶;侯殿志;周素梅; 摘要:藜麥是一種無麩質糧食作物,具有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低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特點,且富含多酚、黃酮和皂苷等多種功能性植物化學物質。基于藜麥公認的營養價值和健康調節功能,本文圍繞著藜麥的基本營養組成、功能物質含量,以及在健康調控功效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進一步地,對藜麥在新型植物基產品中的應用,對傳統谷物的部分替代及完全替代研究結果進行了總結,以期為藜麥新的應用和產品開發提供思路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