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水土保持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水土保持學報》創刊于1987年,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土壤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是我國水土保持與土壤侵蝕領域具有影響的最高級別刊物。
《水土保持學報》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最新統計,本刊最高影響因子為1.709,在全國9000多個刊物中名列第12,在全國水土保持類期刊中名列第1,在陜西省160多種科技期刊中名列第1, 在全國100多種農業類期刊中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蓋面已輻射到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并通過各種渠道交流至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具有相當廣泛的國內外影響。
【辦刊宗旨】
以期刊的政治質量為前提,以學術質量為核心,不斷提高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服務于我國的水土保持事業。在辦刊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編輯出版政策、法規、條例辦事,貫徹國家“科技興國”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期刊的政治導向和科技導向,不斷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和知名度,及時有效地傳播國內外水土保持最新科研成果,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為繁榮和發展我國的水土保持事業而努力。
【刊登內容】
主要是有關水土保持、土壤侵蝕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蝕(水蝕、風蝕等)過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預防監督與管理,流域植被修復與生態環境建設,區域水土保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退化(荒漠化、沙化、石化)與評價,土壤水分與養分的變化特征,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及其綜合治理效益與評價,自然災害的防治與監測,以及與之相關的交叉、邊緣學科和高新技術(RS,GIS,GPS等)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讀者對象】
主要為國內外從事水土保持、土壤侵蝕及其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和有關管理工作者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1999年陜西省十佳期刊和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2000年中科院優秀期刊三等獎
2000年入選為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
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網絡版
現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F被英國的《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網絡版(Center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和《英聯邦農業局文摘》(CAB)收錄。國內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來源期刊,同時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中國農業資源環境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林業文摘》、《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地理科學文摘》、《環境科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文版、英文版)》等權威性文摘和數據庫收錄。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試驗研究、研究簡報、綜合評述、學術討論、研究生論文簡報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模擬降雨條件下棄土堆置體侵蝕產沙試驗研究 趙暄,謝永生,王允怡,景民曉
2.紫色丘陵區不同棄土棄渣下墊面產流產沙試驗研究 彭旭東,江東,史東梅,汪三樹,劉益軍,李葉鑫
3.模擬降雨條件下肥料品種與施肥方式對氮素徑流流失的影響 付偉章,史衍璽
4.玉米季坡耕地地表糙度的變化特征及其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秦鳳,鄭子成,李廷軒,孔祥東
5.模擬酸雨條件下海泡石對污染紅壤鎘、鉛淋溶的影響 饒中秀,朱奇宏,黃道友,劉守龍,曹曉玲,任雪菲,王帥,王繼宇
6.晉西黃土高原不同地類土壤抗沖性研究 王丹丹,張建軍,茹豪,黃明,李民義,王春香
7.作物與坡度交互作用對坡面徑流侵蝕產沙的影響 馬波,吳發啟,李占斌,王健
8.不同施肥對雷竹林徑流及滲漏養分流失規律的影響 陳裴裴,吳家森,鄭小龍,姜培坤,吳建軍,徐建明
9.有機無機肥配施對旱地作物養分利用率及氮磷流失的影響 張玉平,榮湘民,劉強,謝桂先,黃濤,吳魏
10.崩崗崩積體土壤滲透特性分析 蔣芳市,黃炎和,林金石,趙淦,張燕,莊雅婷,葛宏力,林敬蘭
11.水分對崩崗土體抗剪切特性的影響 林敬蘭,黃炎和,張德斌,王妍,陳起軍,陳記平,武曉莉
12.植被固土減蝕作用的力學效應 肖培青,姚文藝,劉希勝,申震洲
13.容重對不同有機質含量土壤水分入滲特性的影響 吳軍虎,張鐵鋼,趙偉,李家科,楊亮
14.模擬沼液淋溶灌溉對土壤下滲水的影響 鄧蓉,陳玉成,史秋萍
15.新型大球包膜控釋肥在土壤中的淋溶特征 李長洲,張民,楊越超
16.基于SOM和TN的黑土區小流域土壤侵蝕沉積估算 張少良,劉威,張興義,劉志華,張志強
17.果園帶狀生草對果園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 李發林,鄭域茹,鄭濤,林曉蘭,黃炎和,武英,謝南松,林智明,蔡志發
18.安吉賦石水庫板栗林地地表徑流污染物特征研究 李澤波,張建鋒,陳光才,汪慶兵,潘春霞,吳灝,王麗
19.汾河表層沉積物中營養鹽和重金屬的含量、來源和生態風險 郭掌珍,張淵,李維宏,洪堅平
代發職稱論文范文: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提要] 本文分析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基本特征,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信息的需求類型以及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的原因,提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信息服務策略。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信息服務,服務策略
隨著廣大農民科技意識的逐步增強,為鄉村農戶提供致富的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應是當今縣區圖書館開展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而加快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并讓廣大農民所掌握是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石。為此,縣區圖書館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信息服務工作,可以說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農業科研項目研究者與成果轉化的推廣應用者之間的橋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是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擴大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現代縣區圖書館服務功能的深化與轉變,如何配合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部門,將眾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服務到農村中去,是我們要在逐步的深入農村的信息服務工作中進行不斷摸索的問題。
水土保持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連續降雨條件下晉西黃綿土坡面徑流路徑及微地形變化————作者:陳紅;付興濤;
摘要:[目的]為闡明連續降雨條件下坡面徑流路徑與微地形變化特征及其對侵蝕產沙的影響。[方法]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晉西黃綿土坡面為研究對象,開展室內人工模擬降雨試驗,降雨強度為30、60、90 mm/h,坡長3 m,寬1 m,坡度15°。[結果]坡面產流速率隨著雨強的增大由144.84 mL/(min·m2)增至978.02 mL/(min·m2),并且隨降雨場次的增加增速加快,達到穩定的時間由24 min...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土地利用碳強度與生態系統服務時空變化————作者:潘青青;黃小蘭;羅力;王博偉;
摘要:[目的]“雙碳”目標下,探究土地利用碳強度與生態系統服務的時空變化特征以及二者的時空互動相關性能夠為區域內碳減排及生態-經濟協同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方法]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研究對象,分析2000—2020年縣域尺度“地均-人均-經濟”碳強度與生態系統服務時空變化,借助脫鉤指數測算碳強度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互動關系,以“三維魔方”模型綜合評判各維度碳強度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互動分區。[結果] 1)2...
江蘇省空青山林地土壤物理性質對優先流的影響————作者:閆存杰;張文奇;唐志穎;陳燕鴻;司凈池;程立辰;張英虎;
摘要:[目的]土壤物理性質對優先流影響效應因研究區域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以理清其影響機制,從而為合理評估森林水文效應及森林資源可持續管理提供實踐意義。[方法]在江蘇省空青山選擇3種典型林分(麻櫟林、松樹林、毛竹林),以降雨強度50 mm/h進行染色示蹤試驗,基于土壤物理性質測定、圖像處理技術分析3種林分下土壤優先流發育規律。[結果] 1)麻櫟林、松樹林和毛竹林土壤均存在明顯的優先流現象,3種林分下不同土...
中國西南喀斯特水源涵養特點及其生態功能————作者:周利;彭韜;王世杰;
摘要:[目的]旨在探討喀斯特水源涵養特點及功能,為深入理解其水源涵養內在過程并改進綜合評估方法提供理論支持。[方法]回顧水源涵養的概念發展、生態功能及其評估與研究方法,針對喀斯特區域生態地質特點與水文過程,討論喀斯特水源涵養特點及其生態功能,展望喀斯特水源涵養研究并提出建議。[結果] 1)喀斯特水源涵養在巖土結構、水文地質條件、生態水文過程方面顯著區別于非喀斯特區域。2)喀斯特水源涵養的主要功能包括儲存...
耕作模式對東北黑土地大豆土壤理化特性及根系生長發育的影響————作者:楊宏澤;付強;李天霄;侯仁杰;李茉;周照強;
摘要:[目的]為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對松嫩平原黑土區大豆根系生長發育和根系分泌物分泌速率的影響,明確不同耕作模式通過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和根系性狀影響作物產量的差異性傳遞過程。[方法]以東北黑土區大豆品種為試驗材料,設置免耕秸稈覆蓋(no-tillage straw mulch, NTS)、免耕(no-tillage, NT)、深耕(seep tillage, DT)和常規耕作(conventional til...
東北典型黑土區不同級別溝道形態特征分析————作者:邢慧淼;張巖;郭海燕;歐俊杉;楊潤澤;
摘要:[目的]通過解析東北典型黑土區小流域溝系特征和不同級別溝道形態差異,探索侵蝕溝和河道劃分方法。[方法]選取黑龍江省賓縣典型黑土分布區的小流域(14.59 km2),基于無人機影像及其生成高精度數字高程模型,利用Strahler河網分級法對永久性溝道進行分級。[結果]小流域溝道線密度為3.87km/km2,各級溝道數量隨著等級增加呈指數遞減趨勢。1級溝道數...
雅魯藏布江中游澤當寬谷沙化土地識別與治理模式————作者:李洪慶;劉申怡;張俊紅;閆瑞強;徐霞;
摘要:[目的]雅魯藏布江澤當寬谷流域是沙化土地難以治理的區域之一,建立科學的防沙治沙模式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方法]基于遙感影像識別沙化土地空間分布及其時空演變特征,采用地理探測器評價影響土地沙化原因,提出治理分區和模式,并制定未來治理區域優先級。[結果] 1)沙化土地主要沿雅魯藏布江兩岸分布,北岸沙化嚴重程度明顯高于南岸,2020年土地沙化面積為407.20 km2,相比2000...
基于SfM-MVS的作物覆蓋坡面微地形特征提取與分析————作者:姜靜海;鄭子成;何淑勤;
摘要:[目的]為探究作物覆蓋坡面地表微地形特征提取的可能性,實現作物覆蓋條件下微地形三維建模與動態監測。[方法]采用SfM-MVS(Structure from motion with multi-view stereo)方法,以玉米覆蓋坡面為研究對象,裸坡作為對照,開展以裸坡及模擬微地形的標志物為基準,玉米覆蓋條件下地表微地形構建提取和精度評估研究。[結果] 1)玉米覆蓋坡面控制點誤差<0.002 m...
耦合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云南省生態風險評價————作者:謝佐清;黃義忠;
摘要:[目的]構建合理的生態風險評價方法,對于生態安全格局構建和國土空間優化具有重要意義。[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數據,采用PLUS模型模擬2030年自然發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并利用InVEST模型評估產水、碳儲、水土保持、生境質量4項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分別提取生態退化度、轉移概率、服務變化、權衡協同指數4個生態風險指標,構建生態風險評價模型開展評價,結合云南省生態安全格...
高質量發展導向下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時空格局演變與耦合協調關系————作者:蘇子豪;鄒偉;范樹平;肖逸;
摘要:[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時空格局演變及其耦合協調關系,關乎到資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對實現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質量提升與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方法]選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綜合熵值法與TOPSIS模型完成各地級市土地利用效益測度,分析綜合效益的空間分異特征和子系統效益的變化情況。并針對土地利用效益的時空格局和演變趨勢,以及子系統效益的耦合協...
基于PESERA的三江源土壤侵蝕時空分布及其驅動因素————作者:李朋飛;張麗媛;胡晉飛;唐柄哲;嚴露;丹楊;趙廣舉;
摘要:[目的]為深入剖析三江源地區土壤侵蝕空間分布和主導因素,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方法]利用區域尺度土壤侵蝕過程模型PESERA,模擬1983—2022年間4個時段(每10 a為1個時段)三江源地區的平均侵蝕速率,并采用最優地理探測器分析單因子對侵蝕速率的解釋力以及多因子間的交互作用。[結果] PESERA模型在三江源地區驗證結果較好(NSE=0.53,R2=0.69)。該地區的侵...
火后泥石流燒豬皮效應————作者:陳洪凱;張斌;王圣娟;王立龍;
摘要:[目的]火后泥石流是一種具有普遍共性特征的特殊泥石流類型,起源于大型及特大型森林火災。發現火后泥石流存在燒豬皮效應,其核心是山火對下墊面植被及巖土介質的火煅作用。[方法]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分析了下墊面火煅作用,揭示了山火災害發生后下墊面溫度傳導過程及溫度應力變化規律。[結果]山火對下墊面的影響深度可達到3 m,溫度應力可達到405 MPa,易使下墊面巖土體發生熱裂分解;提出了火后物源概念,建立了火后...
東北黑土區不同坡長條件下融雪侵蝕中的水沙遷移過程————作者:宋子豪;韓玉國;王曉學;
摘要:[目的]為研究東北黑土區橫壟坡耕地的融雪侵蝕特征及其影響因素,通過選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麻花溝小流域內相同坡度不同坡長坡耕地進行融雪過程觀測,探討不同坡長徑流小區融雪侵蝕特征及變化規律。[方法]在春季融雪期間,研究3種坡長(5、20、100 m)橫壟坡耕地的融雪侵蝕過程,分析融雪期間雪深、徑流率、含沙量,以及徑流總量和泥沙量的變化過程。[結果] 1)積雪深度在融雪期間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在融雪中期下...
壩上地區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蒸騰特征及其對氣象因子的響應————作者:黃羨;余新曉;賈國棟;孫立博;
摘要:[目的]探討壩上地區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蒸騰特征及其對氣象因子的響應。[方法]以壩上地區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Populus simonii)為研究對象,利用熱擴散式邊材液流探針技術對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的樹干液流進行監測,并同步監測了光合有效輻射(PAR)、降雨量(P)、氣溫(T)、風速(W)、飽和水汽壓差(VPD)和相對濕度(RH)等氣象因子,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小葉楊蒸騰耗水規律及其與氣象因子的關系。...
施磷量與施磷方式對旱地土壤磷組分及小麥磷吸收利用的影響————作者:曾祥;孔雪琴;劉強;程紅巖;李世清;岳善超;沈玉芳;
摘要:[目的]從旱地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角度,探究不同施磷量與施磷方式對土壤磷生物有效性以及冬小麥磷吸收利用的影響,為黃土旱塬冬小麥合理施磷提高產量及磷效率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長旱58”小麥品種為供試材料,設置0(P0)、60(P60)、120 kg/hm2(P120)3個施磷(P2O5)量和撒施(S)、條施(T)2種施磷方式,研究施...
亞熱帶森林碳儲量與固碳量的構成及影響因素——以武寧縣為例————作者:朱錦奇;熊媛巧;易揚;王玉杰;劉敏;張桂蓮;徐淑蕾;張娜;鄭博福;
摘要:[目的]準確評估區域森林碳儲量和固碳量的數值、分布特點、構成和影響因素,是科學制定森林管理及相應調控政策的重要依據。[方法]選擇隸屬于亞熱帶典型森林區域的生態型縣域作為研究對象,選取了97個不同樹種及不同齡組的樣地開展地上、地下碳儲量和固碳量的實測,分析碳儲量的構成及其與立地因子的相互關系,并將實測固碳量值與CASA模型計算值比較,以期為亞熱帶典型森林碳儲量和固碳量評估提供參考。[結果] 1)20...
喀斯特區工程堆積體坡面產流特征對降雨強度的響應————作者:祝懷春;高儒學;戴全厚;姚一文;
摘要:[目的]研究降雨強度對喀斯特區土石混合工程堆積體坡面產流的影響,以期為堆積體水文特性研究提供更加深入的科學依據,為堆積體生態修復提供理論參考。[方法]從研究區內典型的土石混合工程堆積體獲取試驗材料,通過室內模擬降雨試驗的研究方法,研究典型坡度(30°)和典型礫石含量(30%)工程堆積體坡面在不同雨強(50、70、90、110 mm/h)下的產流特性。[結果] 1)土石混合工程堆積體坡面產流包括地表...
黃土丘陵區混交人工林林下草本層植被特征及其對草本截留的影響————作者:李倩;孫涵宇;楊艷芬;鄧涵瀟;曹澤濤;邊熇;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揭示黃土丘陵區混交人工林林下草本層植物的種類組成、群落結構及生長特征,探討草本植物在林下對水分截留的影響,為該區域生態恢復及未來森林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通過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相結合,以陜西省吳起縣為研究區,選擇刺槐純林作為對照組,研究5種不同的混交人工林模式下(刺槐×山杏、刺槐×山桃、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刺槐×紫穗槐)的林下草本層植被特征及其對草本截留的影響。[結果] 1...
試樣特征對花崗巖殘積土強度特性的影響————作者:陳志波;方軍;蔡錦陽;謝永寧;陳峰;
摘要:[目的]為明確試樣尺寸、試樣形狀、試樣類型等試樣特征對花崗巖殘積土抗剪強度的影響。[方法]對花崗巖殘積土開展一系列大型直剪試驗,基于剪應力-位移曲線、抗剪強度及其參數等指標,分析了上述試樣特征對花崗巖殘積土強度特性的影響規律,并為實際工程中強度參數確定提供建議。[結果]花崗巖殘積土的抗剪強度及其強度參數均隨試樣尺寸的增大而呈現先減小后趨于穩定的變化規律,在最佳試樣尺寸下所得到的土體強度能夠較好地克...
天山北坡土壤水分時空變化及驅動力分析————作者:李泓儒;李超凡;
摘要:[目的]分析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探討耕地擴張對土壤水分的影響。[方法]基于2000—2020年的1 km日尺度土壤水分數據、土地利用數據、氣象數據等數據,采用TheilSen Median趨勢分析、Mann-Kendall顯著性檢驗和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研究0~50 cm土層的土壤水分變化,并通過地理探測器模型探討影響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間分異特征。[結果] 2...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