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創新》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創新》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創新》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創新》雜志是由南寧市社會科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社科學術理論刊物。該刊物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服務。自2007年創刊以來,本著嚴謹辦刊的作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刊特色,影響逐漸擴大,頗受讀者好評,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是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的來源期刊,2008年獲“第六屆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期刊”稱號。
本刊立足南寧,面向全國。追蹤學術前沿,倡導理論創新。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及改革實踐中的熱點問題,特別關注創新理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泛北部灣區域開放開發的研究,同時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探索。設有名家特稿、中國與東盟、泛北部灣區域研究、博士論壇、經濟探索、政治學研究、哲學與歷史、文化與社會等欄目。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是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的來源期刊,2008年獲“第六屆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期刊”稱號。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名家特稿、中國與東盟、創新研究、泛北部灣區域研究 、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研究、社科論叢、國際學術交流。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1 中國文化與文化中國 鄒廣文; 5-8+13+1+126
2 時間、速度與正義——馬克思社會速度正義命題的討論 汪斌鋒;郭強; 9-13+126
3 發揮政府職能提升區域創新體系功能 滿明俊;周民良; 14-17+126
4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方法的思考 黃剛; 18-24+126
5 中國低碳農業發展研究——以福建省為例 吳崇伯; 25-28+33+126
6 《易經》生態愿景思想及其對綠色中國夢的啟示 楊揚;劉靜暖;孫媛媛; 29-33+126-127
7 試論中越“兩廊一圈”生態文明建設合作 廖建夏; 34-40
8 鮑德里亞對馬克思使用價值范疇的誤讀 宋德孝; 41-45
9 馬克思生產力觀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趙麗濤; 46-49
10 從馬克思到毛澤東的機遇思想源流述評 朱文婷;陳錫喜; 50-55+127
11 斯科特農民日常反抗研究的獨特性 白文靜;蔡燕航; 56-59+127
12 政府轉型視野下的“三型政黨”建設 王濤; 60-63+74
13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貨幣替代、貨幣反替代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陶士貴;崇亮亮; 64-71+127
14 中國新型公共產品的缺失與供給研究 白彥鋒;王凱; 72-74+127
15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對藝術的公共補貼研究 王嘯飛;焦未然; 75-77
16 基于變異系數視角的廣東省區域經濟發展變動因素分析 陳喜強;陳焯然; 78-81+92
17 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對國際分工格局的影響 鄧洲; 82-86+97+127-128
18 數字化時代的越南婦女:性別、文化與技術 呂亞軍; 87-92+128
19 柬埔寨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特征、問題及前景展望 鄭國富;楊從平; 93-97+128
圖書職稱論文范文:探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
[摘要]隨著社會養老保險的全面覆蓋和參保人數的日益增長,社會養老保險檔案工作將越來越重要,原有的社會養老保險檔案已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提高對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已勢在必行。本文主要針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圖書職稱論文范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新生事物,近年來,在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中,縣檔案局與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縣農村養老保險處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切實抓好農村養老保險檔案的建檔、利用工作,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養老保險事業地健康發展。
創新最新期刊目錄
農業新質生產力審視:理論邏輯、現實困境與驅動路徑————作者:陳仁山;李師;
摘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生產力的革新與發展對于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將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與農業強國建設的關鍵力量。文章深入剖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系統審視其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探索有效的驅動路徑,以期厘清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構建機理,深化對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理解,為解決當前農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以及推進農業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與農業強...
基于“項目制—課賽融合”模式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研究————作者:蔣靈斌;鄧張升;
摘要:“項目制—課賽融合”模式是基于實踐性、協同性、應用性特征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新,旨在促進學科融合與實踐教學,助力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文章將項目制教學和“課賽融合”模式進行融合,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項目制—課賽融合”模式,認為其具有過程閉環、內容迭代、教學相長三大特性,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精神及社會責任感,進而增強其就業創業競爭力。高校可以“閉環意識”重塑教學目標、以“...
創新學術交流范式的歷史邏輯及實踐探索————作者:顧紹通;
摘要:文章考察了學術交流范式的歷史演進和創新學術交流范式的歷史邏輯,梳理了創新學術交流范式的實踐發展,嘗試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開放式多人協作學術創新共同體,實現作者、讀者、評議者多方參與協作的學術交流模式創新。文章探討了開放協作創新共同體中學術作品在作者和評閱人之間流轉的機制,明確了作者和評閱人的權利與義務、科學發現優先權的共享及內部分配等問題。文章認為,開放協作創新共同體內部實行評閱交流制度,有利于激發多...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犯罪風險與刑事歸責————作者:羅平;王德政;陳朝;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帶來了諸多刑法上的犯罪風險。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遵循“準備→運算→生成”的運行邏輯,每個運行階段可能產生不同的犯罪風險。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在定性上較為復雜,亟待刑法理論層面作出回應。針對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犯罪主體的確定是首要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行為人犯罪的工具,無法作為犯罪主體,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應當承擔故意或者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涉...
“第二個結合”的內在理路:方法意涵、理論根基與實踐基礎————作者:張乾元;張政逸;
摘要:“第二個結合”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關系的認識,實現從“改造”向“會通”的升華。在方法層面,“會通”不僅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性地位,還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性價值。在理論層面,通過“明體析異”以明確根本邊界、“求同存異”以促進共生共存、“聚同化異”以建構共識,證成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第二個結合”奠定了“兩個結合”的文化前提。在實踐層面...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作者:李垣;劉潤澤;
摘要:馬克思現代性思想在政治向度上以民主平等為取向,在社會向度上以和諧共生為基調,在人本向度上以人的解放為內核。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遵循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民主理念,繼承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和諧基調,恪守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人本主義。同時,在繼承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理論精髓的基礎上,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拓展了現代性問題的審視角度,豐富了現代性問題的文化底蘊,實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創新性發展
以文化強國建設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時代要求和實踐指向————作者:張曉明;黃蓓;
摘要:中華文化深植于歷史和現實的土壤之中,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所蘊含的深厚文化根基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深厚底蘊。因此,新時代以文化強國建設推動中華文明發展,應從把握中西文明差異的內在邏輯、應對文明發展和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洞悉中西文化視野三個方面來理解其時代要求。新征程上,我們應在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中、遵循體用范疇的指引下、堅持戰略思維布謀全局中,以文化強國建設永續中華文化大繁榮...
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邏輯與路徑————作者:方杲;楊欣宇;
摘要:新質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形態,是以創新為核心要素,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先進生產力形態。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文章基于新質生產力內涵和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歷史和現實三維邏輯理路,從核心動力、重要依托、重要保障等方面分析具體實現路徑,對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
契約要素視角下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反思————作者:孫強;
摘要: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與用戶間形成了一種知識服務契約。從契約主體視角看,立足關系契約理論,人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形成的關系契約引發了正反兩方面影響,其積極影響包括帶來人機關系的融洽,驅動社會生態發生改變;消極影響包括因生成式人工智能產生的侵權等問題而產生的信任危機,這種不信任也將對未來人機關系的建構產生不利影響。從契約內容即雙方的權利義務視角看,該類契約對用戶是不公平的,存在無償占有...
賦能、挑戰與紓解:數字技術嵌入高校課程思政“微縮課堂”的價值蘊含、風險挑戰和發展路徑————作者:趙曉剛;胡澤鵬;
摘要:數字技術嵌入高校課程思政“微縮課堂”,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范式的創新,提升思政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及實現數據驅動的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具有秉要執本的作用。隨著數字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逐漸深入,數字技術嵌入高校課程思政“微縮課堂”面臨“失調、失范、失序”的風險挑戰,應進一步實現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機耦合,創建全覆蓋和多維度的數字聯盟網絡及構建多元共治的協同治理架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著...
“跨越卡夫丁峽谷”理論澄明及其現實轉向————作者:安朝國;董正有;
摘要:落后國家如何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命題。圍繞《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峽谷”既有理論的思辨性又有現實的延展性,需要在運用文本闡釋其現實的同時又運用現實激活其文本。具體而言,“卡夫丁峽谷”一詞蘊含深厚的語義淵源與濃烈的地域特色,詞源索隱、文本考察的闡釋方法能為研究“跨越卡夫丁峽谷”打開全新的探討空間;現實取向、批判取向、物質取向、精神取向及價值取向統合...
鄧小平科技思想的科技自立自強內蘊探析————作者:陳仕偉;吳朝;
摘要:鄧小平對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思考和論述,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科技現代化提供科學指引。鄧小平認為,科研要走在各項工作的前面“,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發展高新技術是突破口,要靠自主創新在世界科技領域占有重要一席。這就為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目標方向。在制度建設上,鄧小平認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研體制機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科技規劃的作用,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科...
組態視角下上市公司貧困治理參與的前因后果研究——基于精準扶貧的數據驗證————作者:黃紹升;閆春;
摘要:文章基于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19年的數據,運用fsQCA和PSM分析方法檢驗產權性質、高管團隊異質性、企業前期績效、企業規模和企業成長性5個條件變量對企業精準扶貧參與度的影響組態,以及不同組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呈現四條典型的組態路徑,而且4種組態的精準扶貧參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也不同,絕大部分組態路徑對企業績效有促進作用。基于此,建議上市公司考慮企...
數字資本主義的話語敘事及其批判————作者:楊慧民;趙心娜;
摘要:數字資本主義話語敘事的出場是數字資本與技術合謀下牟利造勢的必然要求,是數字殖民下資本主義話語霸權擴張的必然結果,也是新自由主義危機下重塑資本主義合法性的必然產物。數字資本主義采用學術滲透式誘導敘事、景觀賦魅式視覺敘事、話語霸權式馴化敘事和智能融滲式情感敘事作為敘事手段,呈現出無痕包裝與虛假炒作相結合、軟性滲透與算法操縱相結合、具象隱匿與幻象引誘相結合的重要特征。究其實質,數字資本主義的話語敘事并非...
新型舉國體制助推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的現實思考————作者:張克川;劉國彬;
摘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能夠最大限度地驅動經濟發展綠色循環和推動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有利于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生態難題,優化全球環境數字化治理秩序,提升我國在生態領域的國際話語權。目前,在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助力下,我國在生態領域中的科技攻關雖已取得不小成效,但仍有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間。因此,我國必須從維護自組織性、提升整體性、增強開放性三個層面協同發力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攻關...
人類學視角下的非正規經濟研究動態:述評與思考————作者:于潔茹;
摘要:非正規經濟作為一項復雜且多維的社會現象,長期以來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文章對非正規經濟概念的演變進行梳理,并對二元論學派、結構主義學派、法制學派和唯意志主義學派的主要觀點進行回顧,結合國內外關于非正規經濟的研究成果,認為當前我國有關非正規經濟的研究應深化理論探討、關注從業群體及其社會關系、推進跨學科合作與系統化研究,以更全面的視角審視非正規經濟的多維特征及其對社會、文化與經濟的深遠影響
資本空間化的發展悖論及其現實啟示————作者:王剛;李成欣;
摘要:資本空間化包含資本占有空間和資本生產空間兩個方面的內容,資本通過掠奪占有空間、擴張生產空間、試圖超越空間的資本空間化發展過程為資本增殖服務。回歸馬克思經典文本,基于資本空間化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和批判,揭示其發展悖論,是回應西方學者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空間“缺場”質疑的有效途徑,不僅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而且可以為解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空間問題提供有益啟示。通過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
系統集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維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者:李勇;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號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基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節點,改革的再出發和再深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系統集成的鮮明特征,文章從三個維度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集成,一是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突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統建構的主題引領;二是聚焦改革,突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歷史耐心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意蘊闡析————作者:李莉;
摘要:歷史耐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與政黨特質、契合時代要求的創新概念。歷史耐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包含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歷史耐心體現著對量變質變規律的遵循,是對實事求是的持之以恒;蘊含著歷史主動,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踐行;折射出對寶貴歷史經驗的總結與汲取,體現著歷史自覺。歷史耐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
“中國式的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變”與“不變”————作者:董麗嬌;潘思雅;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接續發展,二者既一脈相承,又守正創新,蘊含著唯物辯證法中“變”與“不變”的哲學關系。“中國式的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之“變”表現在源于時代課題的話語創新,基于現代化藍圖的戰略調整,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發展。二者之“不變”體現在理論魂脈、文化根脈、戰略地位和價值立場的一以貫之。因此,要深刻把握從“中國式的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變”與“不...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