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關注()
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是《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的依托網站,《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是本站的主體雜志,直接負責該雜志的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欄目,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期刊簡介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北京)遠程教育科技發展中心主辦的大型國家級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統計源期刊.國內刊號CN:11-5024/R ;國際刊號ISSN:1672-2779 ,郵發代號: 82-107。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動態報道經典中醫藥的繼承與創新成果,弘揚優秀中醫思想文化,傳播岐黃仁心仁術,是為中醫藥遠程教育服務的專業期刊。以"繼承創新、衷中參西、臨教合一"為辦刊宗旨,以平實、貼近、求真為辦刊方針,充分為臨床各科醫護技術人員、醫藥醫技工作者、廣大中醫藥教師及學生的繼續教育和前沿學習服務。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年第21期
試論中醫傳統師承教育模式的現代意義..........................張家瑋
淺議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兒科肺系疾病教學中的應用................段曉征
注重臨床教學質量控制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劉秋庭
形成性評價在中醫院校考試評價體系中的探索與實踐..............霍磊
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雙導師制的實施體會........................張莉
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專業超聲心動圖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陳潔
淺談醫學微生物學多媒體教學利與弊............................尹素改
中醫兒科門診帶教問題與對策淺析..............................馮剛
本科生導師制在中醫人才培養“精誠計劃”中的運用設想..........王明明
淺談中西醫結合外科臨床研究生的全面培養......................陳銘
以就業為導向的藥學專業基礎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張靜
高等中醫藥對外教育淺議......................................李銘
藥理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設想..........................張瑤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心”說課設計方案................趙克芳
丁書文教授熱毒論治高血壓病的思辨特點........................姜萍
1.期刊推薦
網站所有的期刊均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省級、國家級、核心正規刊物,具有國內國外雙刊號。凡增刊、假刊、各類專刊、版權有爭議的未經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非法刊物均謝絕合作與發表。
2.寫作指導
我們擁有眾多來自各領域專業知識過硬、寫作經驗豐富的的論文編輯團隊,并擁有一批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您的論文發表把脈獻策。如果您有需要,我們將以高效率、高標準、高質量的標準竭誠為您服務,直到您滿意為止。
3.投稿保證
對于收到的論文稿件,本公司會有專門人員進行認真處理,保證第一時間與您溝通處理意見,并根據發表要求以及您的需要負責審核、潤筆等工作!
4.客戶投訴及建議
鳴網專門設立了客戶投訴電話,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不滿之處,或有相關意見或建議,請聯系本站客服人員,我們的相關負責人會第一時間為您解決和答復。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服務人員滿意,請轉告你身邊的同事和朋友。
最后,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網站及《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會認真對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再接再厲,與您攜手共進!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淺談針灸專業學位研究生專科階段培養模式————作者:尹力為;陳振虎;賈超;張賓;徐展瓊;
摘要:針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階段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專科培訓階段。此階段是區別于通科培訓階段的、以專業為導向的培訓過程,對于培養高質量針灸臨床醫師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文章針對目前針灸專業研究生規范化專科培訓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并針對不同問題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給專科階段的培訓提供一定的幫助
中醫各家學說病案導入式雙主教學與臨床思維模式培養探析————作者:張俐敏;溫煜杰;黃益清;梁飛;
摘要:中醫各家學說為本科后期階段的理論提高課,是理論基礎與中醫臨床相銜接的橋梁課程,也是培養中醫類學生臨床思維不可或缺的一門必修課。現階段此課程的教學以課堂老師單方面強勢灌輸、課后學生復習總結的傳統模式為主,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亦難以有效地銜接臨床。此文基于目前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固化、內容枯燥乏味、缺乏臨床思維培養的現狀,提出以病案為引導,豐富教學設計,老師、學生雙主...
《傷寒論》六經傳變新探————作者:賽萌萌;劉沖;劉瀟蔚;王寧;
摘要:《傷寒論》中有“脈若靜者,為不傳”“欲作再經”與“無所復傳”諸語,引起諸多醫家對六經傳變問題的思考。古今醫家對病邪在人體內傳變的動態過程有著諸多不同的認識,眾說紛紜。文章將從理論溯源,傳變方式區別,傳變表現形式,傳變的時間特征、影響因素以及六經傳變的現代臨床應用等方面,論述《傷寒論》六經傳變的特點,為進一步預測臨床疾病變化趨向,指導臨床辨證用藥,幫助患者早日邪去正復,減輕痛苦提供思路
《金匱要略》瓜蔞瞿麥丸的病機及效用探討————作者:張春艷;王建明;
摘要:瓜蔞瞿麥丸是《金匱要略》經典名方,是治療下寒上燥消渴、小便不利的方劑,具有溫下寒、潤上燥、利水濕的作用,用于下寒上燥水停證的治療。為使瓜蔞瞿麥丸更好地應用于臨床,文章通過分析原文,方藥與前人、今人對瓜蔞瞿麥丸的病機、效用、方藥的分析及臨床應用,總結其病機特點及應用范圍。瓜蔞瞿麥丸病機為陰陽兩傷,水飲內停,上有燥火傷津,津虧口渴,兼有濕熱傷陰;在下焦則以陽虛生內寒為因,水氣內停為果。癥狀上抓住小便異...
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觀察————作者:劉慶立;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湯對支原體肺炎患兒癥狀改善及炎癥應激指標的影響,以期提供安全有效方案。方法 選擇單縣中醫醫院從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以單雙數字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及常規組,各51例。常規組予以阿奇霉素治療,研究組則予以阿奇霉素聯合加味麻杏石甘湯及風熱咳喘貼治療。比較兩組療效、中醫證候積分、炎癥應激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患兒癥狀無改善的危險因素。結果 研...
張錫純臨床應用黃芪擷菁————作者:王亦非;
摘要:張錫純追溯《神農本草經》,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獨辟新義,認為黃芪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主大風,補肝氣,開寒飲,主滋陰,擴大了黃芪的主治范圍和適應證,更是涉及內科、外科、婦科等。張錫純根據臨床病情創制黃芪新方,重視配伍運用,活用經方,黃芪用量最大可至五兩,六錢者為多見。同時詳細記錄黃芪治驗醫案,以案證論,理論結合臨床,為后世醫家提供了新的用藥思路以及理論研究,值得后輩學習
張福利教授治療胎漏和胎動不安經驗————作者:由迪;李洋;張玉金;鄭翔凌;范景良;景婧;
摘要:安胎自古以來就是中醫婦科學的重要內容,中醫學治療此病有著豐富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隨著時代的變遷,中醫學安胎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與發展。張福利教授認為當今濕熱因素導致胎漏、胎動不安具有普遍性,內傷濕熱、肝虛血熱、脾腎陽氣不振、沖任瘀阻為其主要病機,祛濕熱、調達氣機、疏解肝郁、扶助腎氣、修復沖任損傷為治療原則。文章將從剖析胎元與臟腑經絡的關系入手,分析濕熱型胎漏、胎動不安的病因病機,并從用藥和驗案舉例...
譙鳳英教授從滌痰瘀 和咽胃論治聲帶白斑————作者:方擇秀;譙鳳英;
摘要:聲帶白斑屬于癌前病變,是耳鼻喉科難治病之一,發病機制復雜。聲帶白斑歸屬于中醫學“喉瘖”范疇。譙鳳英教授從事耳鼻喉科臨床研究及教學40余年,經過大量臨床實踐及經驗總結,認為痰瘀互結喉竅為聲帶白斑的病因病機之本,脾胃損傷、咽胃失和為其重要致病因素。臨證應以活血化痰、抑酸開音為治療原則,方選會厭逐瘀湯合二陳湯加減治療,獲效顯著
山東省基層醫療機構社區康復現狀調查————作者:楊舒捷;李彤;石慧;
摘要:目的 了解山東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的社區康復服務現狀。方法 2022年6月—2022年8月抽取山東省70家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山東省70家基層醫療機構中,有47家(67.14%)開設有獨立的康復科室;康復服務項目以老年康復[28.36%(38/134)]、運動康復[24.63%(33/134)]和骨科康復[17.91%(24/134)]為主,設備類別以傳統康復治療[36.28%...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對糖尿病腎臟疾病3~4期患者進行中醫健康教育臨床觀察————作者:繆娟;曹燦;劉依;錢玉鳳;班穎;王曉楠;崔趙麗;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對糖尿病腎臟疾病(DKD) 3~4期患者進行中醫臨床教育的效果。方法 將99例DKD3~4期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57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每周1次、為期3個月的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中醫健康教育。結果 干預后,干預組的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瀉下通便臍貼散治療多發性骨折臥床患者功能性便秘臨床觀察————作者:林玉燕;翁文水;劉明玲;魏彩虹;余珍華;王艷華;
摘要:目的 探討瀉下通便臍貼散對骨折臥床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市正骨醫院收治的多發性骨折絕對臥床發生功能性便秘的患者12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4例,對照組按照便秘進行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團隊研發的瀉下通便臍貼散,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術后首次排便時間。結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56/64),高于對照組...
婦炎凈片(膠囊)中毛兩面針素的檢查研究————作者:王仕平;周云峰;鄧茂芝;楊建冬;黃炳泉;
摘要:目的 建立婦炎凈片(膠囊)中毛兩面針素的檢查方法,考察是否存在飛龍掌血摻偽兩面針情況。方法 采用薄層色譜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對毛兩面針素進行定性鑒別,運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UPLC-MS/MS)進行結果驗證并建立含量測定方法。結果 15批婦炎凈片(膠囊)中,有1批次檢出毛兩面針素含量為21.17μg/g,提示婦炎凈片(膠囊)可能有飛龍掌血混入情況。結論 毛兩面針素檢查方法...
熱敏灸聯合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作者:周青;何雪雯;周紅;
摘要:目的 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患者應用熱敏灸聯合針刀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8月—2023年2月靖安縣中醫院收治的62例LDH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1例。對照組采用針灸療法,觀察組采用熱敏灸聯合針刀治療,共治療20 d,對比兩組臨床療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炎癥因子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55%(29/31),高于對照組的74.19%(2...
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臟病3~5期非透析患者臨床觀察————作者:劉小燕;駱錦倩;黎瑜;黃瓊;王靜;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灌腸對慢性腎臟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臨床癥狀、腎功能指標的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2020年10月—2022年8月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羅湖區中醫院腎病科就診的72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根據CKD-EPI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并進行分期。所有患者均采用科室協定方(護腎灌腸方)治療2周,比較治療前后的腎功能指標及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統計臨床療效。結果 經中藥灌...
強心康顆粒聯合耳穴療法治療慢性心衰新冠感染的臨床觀察————作者:周淑平;
摘要:目的 觀察強心康顆粒聯合耳穴療法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簡稱“慢性心衰”)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72例慢性心衰新冠感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強心康顆粒聯合耳穴療法,兩組療程均為4周,觀察兩組中醫證候積分、6 min步行試驗、廣泛性焦慮量表(GAD-7...
養心氏片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活動耐量的影響————作者:肖小榮;貴雪;王志偉;王雪婷;朱巧;
摘要:目的 探討中成藥養心氏片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活動耐量的影響。方法 將60例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診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煙臺市中醫醫院的冠心病PCI術后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予西醫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養心氏片,療程均為3個月。分別在治療前、治療1個月以及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6 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結果 治療1個月后,兩組6MWT距離均優于...
岐黃針聯合物理因子治療促進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恢復臨床觀察————作者:胡思彥;朱滿華;
摘要:目的 探討岐黃針聯合物理因子治療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收治的脊髓損傷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間歇導尿和膀胱功能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岐黃針聯合物理因子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排尿情況與膀胱功能及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治療2個月后的尿道感染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
經皮給藥系統的促透皮吸收研究概況————作者:丁彬彬;劉桂穎;朱振剛;
摘要:經皮給藥系統以其無首過效應、效果好、不良作用小等優點,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經皮給藥制劑中多加入促進劑可以提高藥物穿透速度和透過量。文章對經皮給藥系統促透皮吸收方法及中藥促透劑的促滲機制及優缺點進行概述,總結了常用的促透技術包括離子導入法、電穿孔、超聲波、微針、激光、局部低壓、熱促透等物理方法,氮酮、脂肪酸、丙二醇等化學方法,還包括納米顆粒、脂質體、微球、微乳等生化方法,此外,還包括含有薄荷醇、...
中醫藥治療癲癇的研究進展————作者:黃琬淇;王冬;
摘要:癲癇(EP)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慢性疾病,臨床治療以口服抗EP藥物為主,外科手術為輔。中醫藥治療EP歷史悠久,近年許多學者致力于相關臨床研究,取得了一定臨床理論依據,證明了中醫藥單純或結合西藥治療EP具有巨大優勢。為進一步研究中醫藥治療EP的臨床效果,作者通過查閱相關古代文獻及最新臨床研究數據,從EP的病因病機及中醫藥治療兩方面作一綜合概述
中醫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研究進展————作者:王泰勇;
摘要: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中風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導致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不良,嚴重者可出現窒息。西醫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以功能鍛煉或物理治療為主,中醫治療此病,多采用針刺、中藥、穴位按摩等療法,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章對近幾年中醫對于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診斷治療作一綜述,以期為治療與研究此病提供理論依據及臨床指導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