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綜合競爭力》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承辦的一本專注于競爭力及其戰略管理領域的專業性刊物,本刊立足福建、面向全國,主要研究國家層面、大區域、省域、縣域,以及產業、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問題。學術領域屬于戰略管理學和比較經濟學融合,旨在探索競爭力內在規律,構筑競爭力學習平臺,豐富競爭力戰略實踐,推進競爭力研究發展。主要面向政府官員、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公司和機構的CEO和管理層、在讀的相關領域的學生。
綜合競爭力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綜合競爭力欄目設置
主設欄目有:競爭力理論(原理與方法)、區域經濟競爭力(含戰略,下同)、省域經濟競爭力、縣域經濟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社會管理競爭力、環境管理競爭力、公共管理競爭力、國際競爭力、競爭力研究動態、競爭力研究案例、競爭力研究人物和機構,以及海外競爭力研究等。
閱讀推薦:江漢論壇
《江漢論壇》Jianghan Tribune(月刊)曾用刊名:理論戰線;江漢學報,1958年創刊,是綜合性學術理論月刊,屬建國后國內創辦最早的學術理論刊物之一,其創辦人和首任主編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李達先生。大16開本,每期144頁。江漢論壇的刊文內容,側重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歷史學與文學,兼及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等。幾乎在每一個主要學科領域,《江漢論壇》在不同時期都開設了頗具特色和影響的欄目,并率先發起和組織了多次重大的學術討論。
綜合競爭力最新期刊目錄
“碳交易”地緣政治學的思考————作者:鄭彪;
摘要:美國等西方國家善于通過設置和操縱世界經濟和政治議程來實現其地緣政治目的,且往往預設陷阱,地球有病,卻主要讓發展中國家吃藥,是不合理的。在發達國家占有絕對優勢的世界經濟政治體系中,在大量傳統制造業被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后,對氣候變遷問題采取"碳交易"這種市場化解決方式,本身是不公平的。"碳交易"的地緣政治實質是封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空間
2009年中國省域環境競爭力指標評價分值及變化
摘要:<正>~
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從資源存量到產業競爭力————作者:管寧;
摘要:隨著人們對文化的重視和認知的深入,文化遺產的內涵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外延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展。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的存在,并不能天然地成為文化資本,必須經由一定方式的轉換才能形成文化產業。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產品有多種途徑和因素,其中技術和媒介因素至關重要,只有借助創意、技術和媒介,才能有效地實現文化遺產從資源存量到產業競爭力的轉換
“就業優先戰略”與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多維度解析————作者:宋玉軍;
摘要:重視勞動問題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勞動就業及其制度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僅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有利于實現兩者良好的互動
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
摘要:<正>中心簡介為了適應國際競爭力發展和國內區域經濟競爭力格局的需要,2006年元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福建師范大學等單位聯合成立了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設立分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李建平教授兼任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分中心成立五年來,主要致力于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理論和實證研究,并不斷凝練研究特色,逐漸形成了以研究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為...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簡介
摘要:<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托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堅持"創社科經典,出傳世文獻"的出版理念和"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后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列國志》、獲得中國國家圖書獎和"...
海西循環經濟統計監測系統設計研究————作者:歐陽鐘輝;
摘要:海西經濟發展必須選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該模式的運行需建立在嚴格的評控基礎上,評控的關鍵是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及運行該體系的信息平臺。運行這個體系的信息平臺SMSPCE包括主要經濟指標和循環經濟相關監測數據、能源及其它資源消費結構、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凸顯低碳經濟、新能源汽車、環保措施與循環經濟等六大類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半自動采集。循環經濟統計監測系統及其相關平臺的建立對于引...
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簡介
摘要:<正>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12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為主發起,經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批準,省民政廳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科研究機構。本研究院掛靠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歸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管。一、研究院價值觀正德立院日新致遠二、研究院口號經營一流民間智庫,影響有決策力的人三、辦院宗旨與思路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本著求實求真、科學理性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的辦院...
福建跨越發展的平臺:十大新增長區域————作者:王開明;
摘要:2010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將平潭綜合實驗區、廈門灣、閩江口、泉州灣、環三都澳、湄洲灣、古雷一南太武新區、武夷新區、三明生態工貿區和龍巖產業集中區列入全省跨越發展十大新增長區域,并將其作為推動福建跨越發展的"五大戰役"之一,成為福建實施跨越發展新戰略的重要內容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理論問題探討————作者:汪威毅;
摘要:本文認為經濟發展方式包括生產、消費與分配等社會化大生產的三大環節的發展方式,闡述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必須實現生產結構、消費結構和分配結構的調整的理論觀點,并分析了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相互促進關系。在對"轉型"與"升級"兩個概念的含義進行邏輯辨析的基礎上,論證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重組,并探討了實現資源重組的途徑
世界經濟再平衡結構性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作者:王俊;
摘要: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長與經濟結構、儲蓄與投資結構、甚至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全球失衡的程度已大幅收窄,但是全球宏大再平衡,也是一條崎嶇的道路。影響世界經濟再平衡的主要因素:中美兩國貿易政策、中美兩國內部結構調整、國際貨幣及金融監管體系的形成、新興國家通脹水平、全球真實利率上升程度等因素
論區域公共管理主體間合作關系構建——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作者:嚴圣明;
摘要: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區域合作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和開端,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合作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但是,在合作中也存在著行政壁壘、合作機制尚未成熟、經濟總量不夠等的制約。針對上訴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后ECFA時期“長三角”與臺灣經貿合作可持續發展研究————作者:戴淑庚;廖家玲;
摘要:《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前,臺對"長三角"之單向投資,以及兩地不均衡的貿易格局;加之目前"長三角"土地、勞動力成本等優勢逐漸式微等諸因素使得目前的"長三角"與臺經貿合作可持續發展面臨困境。ECFA的簽訂并付諸實施意味著"長三角"與臺經貿合作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后ECFA時期,兩地經貿合作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四大挑戰和三大機遇。因此,若能采取相應對策,加強兩地產業交流,發揮兩地各自優勢,兩地...
大力提高福建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作者:林永健;
摘要:福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是促進福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提高福建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必須清醒認識海洋資源對福建發展的功能作用,并從鞏固提升福建海洋戰略地位、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及實現海西建設與福建跨越發展等方面,進一步認識提高海洋經濟競爭力的迫切性。拓展海洋在未來發展中的作用空間,必須突破省域界限,從更加開放的角度合理規劃和配置港口資源;加強海洋科技研發;拓寬海洋經濟發展領域;發展海洋戰略性...
區域創新系統中官產學合作問題研究——以福建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作者:王建華;林子華;
摘要:區域創新系統的主體包括地方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官產學合作創新活動對于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影響極大。運用三重螺旋理論,深入分析區域創新系統中官、產、學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并結合福建省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踐,探討如何在官產學之間形成"三重螺旋"的合力,推動區域創新系統的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具有重要政策指導意義
大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市場機制研究————作者:李光德;
摘要:在產業轉移機制框架下,我們分析了大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的市場機制。由于運輸成本變量使然,導致珠三角西岸成為大珠三角的低梯度產業區。在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港珠澳大橋建設使得珠三角西岸海外運輸的成本劇減,產業轉移機制將充分發揮作用。在產業轉移機制作用下,港澳等高梯度區的產業將不斷轉移珠江西岸,由此形成珠三角東西兩岸的協調平衡發展,孕育出極具活力的大珠三角經濟圈
國際金融危機下韓國的轉型戰略與啟示————作者:陳彤;
摘要:韓國經歷了兩次金融危機的重創。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韓國一度被西方媒體稱為"亞洲冰島",但韓國果斷推行了強有力的財稅措施和"以人為本"的社會融合政策,并響應實施"綠色新政"推動經濟發展方向轉型,政策重點指向外匯短缺和中小企業危機,經濟很快觸底反彈,并成功建構了新的發展動力。中國在后危機時代,應該借鑒韓國經驗,關注普遍民生福祉、關注民營中小企業發展,以"綠色新政"推動結構調整和就業,并全力應對通脹危機,...
推進混沌邊緣——增強石獅市綜合實力的路徑探尋————作者:黃水源;李崇陽;
摘要:復雜、多變、多樣性是當今時代的新特征。本文基于編制石獅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過程中的感受,認識到綜合實力涉及到人們活動的各個方面,必然受到社會制度、經濟體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一個多目標、多層次的具有不確定性、不斷演化的混沌動力學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有序與無序同時存在。為增強綜合實力促進經濟社會較快、有序、可持續發展,站在復雜性科學的高度,以21世紀的科學素質和復雜性范式的視野接受秩序...
2009年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指標得分和排名(續)
摘要:<正>~
我國區域生產力促進中心中介創新研究————作者:章竟;張雪江;
摘要:區域生產力促進中心是面向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的非營利性中介組織,是增強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和促進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一種制度安排。要有效地發揮區域生產力促進中心的中介作用,需要降低生產力促進中心自身運行成本,同時還必須充分發揮其降低市場交易費用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改進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法律環境、增加社團法人型和專業性區域生產促進中心的數量、完善中心治理結構、建立區域促進中心網絡體系以及提升中...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