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思想戰線
關注()《思想戰線》(雙月刊)于1975年創刊,由云南大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雙月期刊。創刊33年來,在學術界有較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國際影響不斷擴大,被國外學術界和出版界視為重點關注的中文學術期刊之一。
《思想戰線》編輯部在學校領導、院、系的大力支持下,秉承云南大學“會澤百家,致公天下”之校訓,廣納天下時賢之宏論,博采四海英杰之大作,力主學術創新和思想原創,倡導學術爭鳴和思想交鋒,探索問題綜合加優勢學科的發展模式,更新辦刊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努力實現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名刊”發展目標。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雙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期刊、2010年“全國高校社科名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思想戰線雜志欄目設置
西部論壇、民族與宗教、東盟論壇、旅游研究、法文化
思想戰線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百種重點期刊
閱讀推薦:世紀行
《世紀行》Cross Century(月刊)曾用刊名:湖北政協通訊,1979年創刊,立足政協,面向社會。致力于凝聚人心、弘揚美德、啟迪心智。讀者對象:全國政協領導、全省各級政協組織中的政協工作者、湖北省政協委員、駐鄂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主要領導、湖北省直機關負責人、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圖書館及全國各高校圖書館閱覽室讀者。
思想戰線最新期刊目錄
邊境旅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機理與路徑————作者:溫士賢;
摘要:邊境地區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沿陣地。在邊境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關涉到邊境地區的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同時也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作為現代國家彼此區分又相互聯系的物理界線,邊境地區往往表現出跨國性和雜糅性兼有的社會文化景觀。邊境地區特殊的地理區位及其獨特的多元社會文化景觀是天然的旅游吸引物。邊境旅游是推動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同時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
數字環境下的城市基層自治法律制度:挑戰與應對————作者:李晟;于雪;
摘要:信息環境對于城市基層自治法律制度的建構與功能實現有重要影響。在前數字時代的信息環境背景下,我國城市基層自治法律制度的重心從單位制與街居制的功能協同調整為社區自治及網格化管理的培育與建設。進入數字社會后,政府的數字化治理形成了對城市基層自治法律制度的挑戰,基于法治的城市基層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被重塑或架空。為了更好地適應數字環境,城市基層自治法律制度應區分鼓勵與限定數字技術運用的自治場景,突出依法自治原...
司法如何回應不同性別的生育權訴求——基于我國審判實踐的考察————作者:姚建宗;李菁;
摘要:法律如何回應不同性別的生育權訴求,這不僅是一個立法理論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也值得認真對待。現有的法律規范及理論學說對此都沒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實證研究顯示,我國法院對大多數生育權訴求都選擇了回避,只對極少數進行了間接回應,且僅傾向于保障女性的消極生育權;對男性的生育權主張認定則較為苛刻,特殊情況下會以其他途徑予以間接的補償性回應。這體現了司法在面對家事和性別糾紛時相對中立、謙抑的立場,同時也是在法律規...
志愿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的機制與作用————作者:張書琬;
摘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區作為國家和社會的微觀單元,其角色和功能在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變得更加重要。在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服務從“社會互助”向“社會治理”拓展,展現出凝聚社區共識、聯動多元主體和促進居民自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垃圾分類實踐,志愿服務不僅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還推動了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未來要進一步優化志愿服務,可以從強化頂層設計、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品牌...
數據要素的市場化價格形成與智能定價————作者:沈俊鑫;伊文霞;
摘要:數據要素具有虛擬性、異質性、非競爭性等特性,傳統的要素定價理論和方法無法適用于數據要素市場,定價難問題已嚴重阻礙數據要素的市場化發展。數據交易是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的主要途徑,數據要素的價格形成包括市場化定價機制和價格發現機制。傳統的經濟學定價范式以價值為基礎,而“數智賦能”定價可基于數據直接發現定價變量的關系,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動態定價。智能科學定價范式經歷了從模型驅動、數據驅動、雙驅動到大模...
從礦區糾紛到邊疆失序:嘉道時期云南社會矛盾的演化邏輯————作者:馬琦;
摘要:嘉道時期云南礦業衰落引發經濟停滯,礦民間的經濟糾紛借助同鄉、宗教等社會關系逐漸發展成為礦廠械斗;而隨著失業礦民向鄉村流散及外來流民的推波助瀾,鄉村械斗亦不斷爆發,其本質上都是對生存資源的爭奪。與此同時,政府處置失當使民間矛盾演變為官民沖突,導致社會秩序逐漸失控。嘉道時期云南從礦區糾紛到社會失序的發展歷程,呈現出邊疆社會由治而亂的演化邏輯,亦可豐富“嘉道中衰”相關研究
“我們”的建構與發展中國家的國家民族認同————作者:常士訚;
摘要: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之間的往來,放大了“我們”和“你們”之間的分野。“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我們要到哪里去?等等問題凸顯出來。在以異質性為主要特點的多民族發展中國家,國家民族的建構為“我們”話語的登場提供了現實條件。“我們”的核心是“認同”,認同有其基本的要素,也有實行的基本特性,即行動性、同一性和完整性,從而為認同的展開提供了基本邏輯。在發展中國家的國家民族建構進程中,立足于本國...
“傳”與“承”的分離:比較視野下潮汕英歌的非遺生態————作者:姬廣緒;
摘要:英歌舞是潮汕地區流行的民間活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傳承過程中出現了城鄉兩種實踐分野。鄉村英歌隊延續“生活遺產”話語體系,傳承實踐緊密嵌入游神賽會等民俗儀式,強調集體記憶的社區再生產。城市英歌隊則依托“官方遺產”話語,通過文旅展演、數字化傳播重構文化符號,形成面向公眾的文化消費產品。兩類群體對遺產“可供性”的差異化感知,導致傳承目標的分化——鄉村側重信仰共同體維系,城市聚焦文化資本轉化,這...
感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路徑————作者:羅強強;
摘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感恩教育作為共同歷史記憶基礎上的個體情感價值重塑,締結了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主線。它在推動感恩文化受之于身、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多重轉化過程中能夠有效破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邊界效應遞減”困境,避免出現“塔西佗陷阱”現象。可以說,感恩教育從個人心理與民族心理雙重維度...
畫文化與觀文化——人類學繪畫的“深描”與“觀看”路徑————作者:胡繼寧;
摘要:繪畫人類學跨學科實驗的“畫文化”行動,不僅是對族群文化、地方性知識的研究與他者文化的“深描”,還是包括“寫文化—畫文化—觀文化”等多環節、多手段的系統性文化行為。人類學繪畫作品既在藝術史視閾之下,更在文化整體性的綜觀下生發而成。“畫文化”的詩學表達不僅在于“怎么畫”,更在于“畫什么”和“怎么看”,本土理論的方法論建構了繪畫人類學跨學科實驗的互動極致與認知極致。因此從現象學、圖像符號闡釋、目光考古學...
“內卷式”競爭祛魅: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工人之間競爭的原理分析————作者:劉明明;
摘要:工作場所的內卷是其他一切內卷產生的誘因,準確把握“內卷”現象應該回到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工人之間競爭的分析。工人間的“內卷式”競爭,表面上看是機器廣泛應用、工人對高工資的要求和工人數量增加三個因素作用的結果,但實質上可以從資本競爭中找到根源。對“內卷式”競爭應該持總體批判態度,若將內卷的部分效應合理化,會堵塞真正的解放之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工人之間競爭的分析,有助于幫助我們揭開“內卷式”競爭的神秘面紗...
醫學人類學視覺場中的疾病與健康————作者:杜靖;
摘要:從生病到恢復健康過程中覺知到的世界,不同于健康狀態下人們置身其中的世界。這些世界包括體內物質性世界、體內精神世界、體外自然世界、社會生活世界和宇宙論世界。疾病及治療是我們看到不同層級世界的一種緣起和媒介。在生病和治療過程中,不同行動主體的覺知機制與方式不一樣。有的借助富有習性的身體,有的借助現代技術,有的借助夢的解析和催眠手段,讓病人身體內部世界圖像及病因顯現出來。在知覺現象學看來,生病中的醫學人...
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民族學學科————作者:何明;
摘要:作為以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產生重要影響的民族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民族學具有普遍意義。民族學傳到中國之后,“從實求知”的知識生產模式及特有的文化敏感性使其自覺探索中國化的學術實踐道路,并堅持面向各個歷史時期的“國之大者”,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不可或缺的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民族學學科框架結構的滯后性和不適應性逐漸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中華民族及國族的主體對象缺失...
斷裂與重構:中國中亞研究的知識線索與生產機制————作者:李如東;
摘要:道咸之際的西北史地學不僅拓展了中國的域外知識,而且成為其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諸學術領域“西域—中亞”研究的知識源頭之一。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地緣結構與知識制度的重構過程中,“西域-中亞”知識的本體關聯性被轉換到域內與域外兩個空間范疇,其知識也轉移到不同的研究領域,并在新的知識本體中被加以運用。重返西北史地研究,追蹤其知識流變過程中的斷裂、轉移以及它在不同學術語境中的轉換過程,有助...
中國式現代化解答時代課題的本質根據————作者:孫輝;
摘要:人類文明在客觀上提出的時代課題是人類文明究竟向何處去。以人的現代化為本質的中國式現代化則是對此時代課題的中國解答。以資本原則為導向的西方現代化及其產生的現代文明所蘊含的內在矛盾已經非常尖銳,因此,一種新的發展原則、新的現代化方案和新的文明形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迫切需求。中國解答植根于“兩個結合”;“兩個結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體,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自我主張,而中國共產黨的...
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人民性意蘊闡析————作者:劉東旭;黃蓉生;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黨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屬性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源于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旨在更好地實現維護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核心內涵蘊含著深刻的人民性意蘊。具體而言,自我凈化標明黨自我革命人民性的為民盡責的使命擔當;自我完善詮釋黨自我革命人民性的為民執政的執政理念;...
中國場景的生活治理————作者:劉銳;
摘要:我國的生活治理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政治范式,生活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輪“生活革命”引出的社會失序問題要求國家進入民眾的生活世界。中國場景的生活治理有三重目標,即滿足生活需求、調控日常生活、獲得社會認同。中國特色的生活治理需要系統對規范結構進行場景轉換,通過于此,在使系統變得可理解的同時,推動社會規范的重構,既促進社會的有機團結,又實現生活的自主治理。生活治理目標的實現需要推動話語權對接、...
養老機構照護者情感勞動與動力機制的民族志考察————作者:楊小柳;錢芃希;
摘要:隨著當代中國人口結構與家庭規模的轉型,照護工作的市場化和社會化轉向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在性別、階層與年齡交織相疊的社會不平等中,護理員們被期待施行情感勞動以滿足雇主的情感需要。既有研究對于情感勞動的關切卻未能注意到這一現象的動態性和多層次性,這意味著在“卷入程度的深淺”之外,還需引入“情感扮演的性質”的維度,才能描摹出護理員情感勞動的全過程,其區分的標準在于施行情感勞動時,護理員是將照護對象視作“...
文化治邊的基本涵義、價值目標與路徑選擇————作者:謝貴平;岳麗霞;
摘要:中國陸地邊疆地區地域遼闊,鄰國眾多,資源豐富,民族多樣,文化多元,在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文化是國家與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的精神力量,關乎國本和國運,是推動文化產業創收和文化事業發展及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經濟資源、精神支柱和心理基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充分挖掘邊疆地區的文化資源,以文化產業創收發展文化經濟、以文化事業發展增強國家認同,以文化安全維護推進柔性治理,...
列寧意識形態話語建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作者:馮兵;
摘要: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部出現思想混亂局面為背景,列寧撰寫《怎么辦?》一書,初步形成意識形態話語建構思想。列寧批判經濟派以對理論的忽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強調以重視革命理論為話語核心,主張培養職業革命家作為話語主體,創辦全俄政治報作為話語載體,進而通過強化話語宣教以及批判經濟主義的話語斗爭實現黨內思想統一,重構了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地位,無產階級政黨得以在工人運動中發揮引領作用。...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