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學前教育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學前教育研究》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聯合主辦的《學前教育研究》雜志創辦于1987年,是全國學前教育理論核心刊物、全國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該刊以即使反映我國幼教研究成果為特色,以有效指導幼教實踐為宗旨,是我國唯一一本幼教學術刊物。該刊的讀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論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幼兒園園長以及廣大的幼兒教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學前教育理論核心刊物
全國教育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事業發展與管理、兒童發展與教育、游戲與玩具、課程與教學、教師發展與教師教育、家庭與社區教育、歷史與比較教育。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美國受虐兒童心理干預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早期兒童自我控制的發生
5~12歲兒童人際關系差序性對道德公正與道德關懷的影響
3~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影響因素模型
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創新解決方案——高素質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本刊投稿須知
當前村屯學前教育發展的難點與對策
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的生存困境及改善
幼兒園轉崗教師的個體經歷分析與轉崗制度的完善
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的實施策略
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后現代視閾下對我國學前雙語教育的反思
利用園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幼兒園教師學習通識性知識的價值與途徑
幼兒園家長志愿服務的意向
新幼學瓊林《幼兒語言藝術》啟蒙教程
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教學中如何強化幼師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
摘 要:幼師舞蹈創編能力與今后走入幼兒園崗位以后的實際工作密切相關,涉及到音樂舞蹈教學、演出活動舞蹈編排等,因此作為職業中專的舞蹈教師,培養幼師有關幼兒舞蹈創編能力,離不開理論為前提、實踐為基礎、創新是重點三個方面。本文通過對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內涵進行闡述的基礎上,提出幼師在舞蹈創編中應了解幼兒心理、生理、生活環境特點,在此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在由易到難的幼兒舞蹈創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幼兒舞蹈創編水平 。
關鍵詞: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幼師,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
職業中專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學于其他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不同,職業中專幼師專業舞蹈教學目的不是培養舞蹈演員,而是通過舞蹈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舞蹈技能的訓練相結合,使幼師能夠在幼兒教師崗位進行舞蹈創編與教學工作,因此在職業中專幼師培養當中,培養學生舞蹈創編能力就至關重要。幼師舞蹈創編能力與今后走入幼兒園崗位以后的實際工作密切相關,涉及到音樂舞蹈教學、演出活動舞蹈編排等,因此作為職業中專的舞蹈教師,培養幼師有關幼兒舞蹈創編能力,離不開理論為前提、實踐為基礎、創新是重點三個方面。
學前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幼兒園綜合課程實施背景下兒童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作者:章麗;夏萍萍;石慧;
摘要:當前幼兒園綜合課程的評價目標體系難以充分回應當下育人需求,面臨著教師評價兒童的內在參照標準模糊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研究先以行動研究法初步建構“五維”兒童素質發展目標即形成性評價參照標準;接著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兩輪驗證與修訂,最終確定“學習品質與創造”“健康與運動”“認知與語言”“個性與社會性”和“審美與表現”5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36個三級指標。未來還需要持續通過教研及日常實踐,將其轉...
新時代幼兒園科技教育課程建設的邏輯起點與實踐路徑————作者:姜英;李楓;劉璐;
摘要:幼兒園科技教育課程是系統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其內容具有廣延性、迭代性和綜合性,實踐樣態則有融合、生成和體驗三種基本表現形式。幼兒園科技教育課程的實踐應以基于幼兒的生活情境、強調幼兒的實踐操作以及親身體驗為邏輯起點,通過關注科技教育課程的融合樣態、重視科技教育課程的生成樣態、強化科技教育課程的體驗樣態以及加強教師科技教育素養培養來建設高質量的幼兒園科技教育課程體系
從生命認知到生命體驗:基于整全發展的幼兒園生命課程————作者:羅桂蓉;楊雪;熊仕蓉;梁藝喬;
摘要:整全發展是個體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整合,身體與心靈統一,以及認知、情感健全發展的過程。它是兒童個體生命發展的內在訴求,具有生成性與過程性。由于兒童是通過自身的生命體驗實現自我、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因而單純的生命認知積累不足以讓幼兒深刻理解和珍視生命,幼兒園課程實踐需從生命認知轉向生命體驗。基于整全發展觀的幼兒園生命課程實踐可以通過創設“小院兒生活圈”拓展幼兒體驗場域,開發生命課程內容...
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規范基礎、模式選擇與體系塑造——基于法學視角————作者:楊復衛;朱津;
摘要: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目的在于減輕家庭養育嬰幼兒子女負擔。我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的規范基礎涵蓋了受教育權與國家保護義務條款的自然延伸、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政策法律化條件的成熟與地方試點經驗的總結。當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立法存在政府主導型、市場主導型與混合多元型三種模式,基于傳統家庭倫理、地方試點政策與嬰幼兒權益保護三重因素考量,我國應選擇混合多元型模式。為此,須對“混合多元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立...
我國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的財政支持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反饋視角————作者:朱曉;王宇;
摘要:托育服務財政支持政策的優化有助于降低托育機構收費、滿足大眾入托需求及保證托育質量。本文基于政策反饋視角,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公眾及托育機構對托育服務財政支持政策的反饋,有助于政府構建與公眾需求相匹配的普惠托育服務財政支持體系。研究發現,社會公眾期待政府加大對育兒家庭的補助,且認為家庭在照護服務的經濟成本分擔占比不應超過50%。托育機構認為房租減免、托位補貼、運營補貼和享受居民生活類水/電/氣價格是最符...
幼兒深度學習評價要素及綜合評價模型建構————作者:葉平枝;喬添琪;王欣欣;
摘要:深度學習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動態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其核心在于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包括自主學習、高階思維、遷移重構和整合創新等關鍵能力。為構建適用于幼兒深度學習的評價體系,研究以比格斯3P學習過程模型、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和三維投入理論等為理論基礎,提出了以認知、行為和情感為基本維度,以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為框架的綜合評價模型。幼兒深度學習綜合評價模型特別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多樣...
澳大利亞0~3歲嬰幼兒受教育權保障及對我國的啟示————作者:劉寶存;庾美娟;包萬平;
摘要:澳大利亞0~3歲嬰幼兒受教育權保障是基于保障父母親權、履行國家親權以及保障嬰幼兒權利、促進保教一體化發展的現實需求而產生的。具體而言,該國0~3歲嬰幼兒受教育權保障的措施包括擴大父母的教育選擇權等防御權功能保障舉措,健全托育服務補貼制度與成本分擔機制、加強弱勢兒童特殊保護等受益權功能保障舉措,完善嬰幼兒信息保護制度、構建以嬰幼兒受教育權為核心的早期保教法律體系等客觀價值秩序功能舉措。面向未來,我國...
代際協同教養的聯合模式及其對學前兒童問題行為的作用機制————作者:于冬青;王曉冉;
摘要:代際協同教養是當前我國家庭撫養的主要形式。為揭示代際協同教養的聯合模式及其與學前兒童問題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采用代際協同教養問卷、家長教養行為問卷和長處與困難問卷對387個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代際協同教養呈現出代際和諧組、祖輩主導摩擦組和親代主導對抗組三種聯合模式。代際和諧組兒童的內外化問題行為均最少,親代主導對抗組兒童的外化問題行為最多,祖輩主導摩擦組和親代主導對抗組兒童的內化問題行為不存...
OECD國家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經驗與啟示————作者:孫薔薔;王軼晰;龍正渝;
摘要:為嬰幼兒提供照護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世界較多國家在政府層面高度重視和支持嬰幼兒照護服務。對OECD國家嬰幼兒照護情況的分析顯示,自由主義福利國家、保守主義福利國家以及社會民主主義福利國家在照護時間保障、服務保障、法律保障、財政保障和管理保障等維度上呈現出不同特點和經驗。嬰幼兒照護服務應在遵循各國自身的文化特點和教育體制的基礎上,強化政府職責保障嬰幼兒獲得家庭及機構照護服務,建立健全管...
幼小銜接中的兒童情感體驗:意蘊、遮蔽與澄明————作者:汪露露;李召存;
摘要:在幼小銜接這一跨越學段的時間結構和多方協同的空間結構中,暗涌著兒童的多重情感。這些情感體驗是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平穩過渡的資本之一,關乎兒童在銜接過程中的幸福感,也是建設高質量幼小銜接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的幼小銜接不僅要規范幼小銜接的原則、程序與方法,關注兒童發展規律的科學“尺度”,還應關照兒童在幼小銜接中情感體驗的人文“溫度”。為此,從身體覺知、負向體驗和工具勞役三種向度對幼小銜接實踐中兒童情感體驗...
幼兒園教師引導性游戲素養的關鍵要素及理論邏輯: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作者:林耿芬;張姝玥;
摘要:引導性游戲(guided play)對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推行取決于幼兒園教師引導性素養。幼兒園教師開展好引導性游戲應具備哪些能力素養,要素間邏輯如何尚未明晰。本研究以幼兒園引導性游戲核心實踐為基,通過扎根理論自下而上探索引導性游戲素養的關鍵要素及理論邏輯,并構建素養模型。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師引導性游戲素養由6個關鍵要素及25個次級要素關聯而成。各關鍵要素與整體素養具有特定關系,其中...
幼兒園課程治理的區域推進理路————作者:楊雄;詹露;楊曉萍;
摘要: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亟須從單一的管理視角向多維立體的治理視角轉變。區域推進是教育邁向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手段,探討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區域推進理路旨在以整體思維推進我國幼兒園課程體系的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的區域治理存在治理意識薄弱、治理主體單一、治理權力分散、治理方式僵化以及治理成效不明顯等問題。區域推進幼兒園課程建設應從課程的整體規劃、主體參與、權責分工、推進方式以及資源配...
助力幼兒園課程制度優化的上海教研行動——基于上海市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項目的實踐————作者:賀蓉;
摘要:幼兒園課程制度作為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共同遵循的價值規范與行動準則,是幼兒園課程改革深度推進的核心,是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關鍵。基于十五年來上海市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項目的實踐探索,本研究指出了幼兒園課程制度的困境,確立相信教師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根本立場,總結了聚焦幼兒發展的一日生活中觀察和傾聽制度、幫助感知教師課程實施狀態的調研制度、基于實證促進深度對話與反思的教研制度、以教師為主的班級課...
幼兒生活圈的教育意蘊及其建構策略————作者:王曉來;
摘要:幼兒生活圈是一種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場,其目標指向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內建構的生活圈包含空間、資源和關系三個范疇。在空間范疇上,幼兒生活圈要以幼兒的經驗水平和學習需要來規劃空間布局。在資源范疇上,幼兒生活圈要將自然資源視為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拓展,豐富幼兒的經驗體系。在關系范疇上,幼兒生活圈要將社會交往視為拓展幼兒發展的重要方向,推動幼兒的社會化發展
幼兒園區域游戲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作者:張艷春;
摘要:區域游戲在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幼兒園區域游戲普遍存在材料成本高、材料模式化、材料改進缺乏反饋機制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區域游戲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為促進幼兒園區域游戲的高質量發展,教師要在材料設計和投放上保持開放性和動態性,在互動上要保持多維性和協同性,并通過家園協作來深化區域游戲的實施水平
傳統性與現代性的共生:幼兒園課程內容治理的文化愿景————作者:嚴仲連;曹文靜;
摘要:幼兒園課程治理是多元主體的合作共治,而治理主體各異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則容易使課程無法有效達成預定的目標。兒童的發展不能脫離具體的歷史文化情境,堅守文化性是課程功能的時代使命。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幼兒園課程內容的來源不僅僅是為了傳承文化,也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推動了幼兒園課程的深入發展,它讓幼兒園課程內容保持著持續的活力。在幼兒園課程實踐中,課程內容的選擇經常出現超載、西化、丑化等現象。...
基于規則還是自由發揮?探索自主游戲改革背景下幼兒園教師的游戲觀————作者:胡南;李悅心;
摘要:自主游戲作為學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議題,目前對其內涵的討論集中在教師作為游戲規則的設定者而限制兒童自由的批判上。然而,被冠以這種名義的教師在實際自主游戲實踐中如何理解自由與規則之間關系的探討卻較為欠缺。本研究采用質性方法探討這一問題,發現文化規則和互動規則會阻礙兒童的自由,從而窄化了兒童可獲取經驗的范圍;相反,形式規則和心理規則有助于促進兒童的自由實踐,并賦予其面向高層次經驗的價值。此外,教師并非上述...
幼兒氣質和家庭教養環境對中美幼兒冒險行為的影響——從社會文化學視角看家長監管的中介作用————作者:郝俊;薛燁;岳亞平;
摘要:冒險行為被認為是促進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從社會文化學視角出發,采用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來自106個中國家庭和108個美國家庭的幼兒及其家長進行調查,以深度考察個體因素、家庭教養和社會文化之間的互動對幼兒冒險行為的影響。研究顯示:(1)中國幼兒冒險行為水平、感覺尋求氣質和家長監管行為水平顯著低于美國,中國家長的風險認知水平則顯著高于美國家長;(2)幼兒的感覺尋求氣質和父母監...
城鄉共生:鄉村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作者:胡超霞;彭恬靜;龍獻忠;
摘要:共生是一種去中心的理論,城鄉共生能實現鄉村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根據共生理論,一體化提升了城鄉學前教育共生的組織程度,營造城鄉學前教育積極的共生環境,是城鄉共生的鄉村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城鄉共生單元平等、共生模式互惠、共生環境積極,能夠促使鄉村學前教育邁向更公平、更優質、更高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但鄉村學前教育壓縮式發展帶來的文化重建滯后,價值天平失衡;教育導向功利,資源流向單一;制度政策失靈...
中國學前教育科學化的歷程、邏輯理路及其當代超越————作者:方晨瑤;虞永平;
摘要:科學化是中國學前教育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學前教育科學化是一種逐漸運用兒童發展規律并發現學前教育規律的歷史過程,百余年來中國學前教育科學化經歷了“夷技為用”“吐故納新”“鏡鑒蘇聯”“走向現代化”四個階段。新時代中國學前教育科學化實現當代超越,需要理清中國化與世界化、傳統與現代、科學性與學前性間的歷史邏輯與應然邏輯,重省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對學前教育科學化提出的新要求,以現代兒童觀為統領重新聯結傳統幼學與...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