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關注()《國土資源科技管理》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ManagementofLandandResources(雙月刊)曾用刊名:地質科技管理,1984年創刊,是一份刊載土地、礦產、水、海洋等自然資源科技和管理研究成果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以其科技性、學術性、實用性真誠地為土地、地礦、海洋、水利、測繪、農業、旅游等部門的各級領導、管理人員,及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服務。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報道的重點和內容:國土資源的方針政策,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土地、礦產、海洋、農業、旅游等資源的規劃,優化配置;資源開發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環境保護;礦產、海洋和水資源的調查與勘查;環境與地質災害;國土資源的研究與國際合作;高新技術應用;科技體制與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資源經濟學的研究與企業發展策劃;信息網絡與管理知識;國土資源管理動態與經驗交流。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欄目設置國土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旅游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資源評估、科技體制改革、計算技術應用、西部大開發論壇。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2、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3、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4、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91;總被引頻次:55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31;綜合影響因子:0.097
5、國土資源科技管理雜志榮譽:
四川省質量一級期刊
四川省高校學報優秀獎
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閱讀推薦:中國土地科學雜志
《中國土地科學雜志》是我國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和地價評估部門,以及農林牧漁業生產、工礦交通、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部門與土地專業相關的科技人員,特別是從事土地調查評價,土地規劃、利用、整治、保護和土地信息等專業人員以及高校有關專業的師生,在科研、教學與業務工作中的參考文獻。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最新期刊目錄
全球銻產業鏈復雜貿易網絡結構的演化特征及對我國的啟示————作者:王敏晰;王錚;李新;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深入研究戰略性礦產資源全球產業鏈演化特征為我國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本文從產業鏈安全角度,運用復雜網絡方法構建了戰略性礦產銻的礦石端、初級加工品端和最終生產品端的三層復雜貿易網絡拓撲結構,刻畫銻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多層貿易網絡結構特征以及其社區演化格局,量化分析單層以及多層網...
南京都市圈建設用地擴張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李禕;曲云婷;熊圓圓;
摘要:對建設用地擴張的時空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有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對提高城市發展水平,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幸福感有重要作用,同時為城市一體化、土地利用集約化等目標的實施提供參考。以南京都市圈為例,采用擴張強度差異指數、聚類指數、景觀格局指數對南京都市圈建設用地擴張特征進行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回歸(OLS)模型對南京都市圈建設用地擴張的影響因素進行定量分析,建立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空間溢出效應、規劃...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雙月刊)投稿須知
摘要:<正>《國土資源科技管理》創刊于1984年,由成都理工大學主辦,是一份刊載資源、土地、礦產、生態、環境等自然資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重點問題,突出新理念、新視角、新架構、新觀點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以其科技性、學術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來稿要求及注意事項:1.來稿可通過登錄本刊編輯部網站http://gzg.cdut.edu.cn在線注冊投稿或通過E-mail以附件的形...
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網絡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網絡的影響——基于空間關聯網絡節點中心性視角————作者:任曉紅;潘穎;梁甜;沈佳;熊昊旻;
摘要: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關聯網絡與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關聯網絡,挖掘網絡結構中節點的角色地位,以網絡節點中心性為切入點,探究2010—2020年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網絡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網絡的影響與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綜合交通運輸與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呈現扁平式網絡化發展趨勢,但網絡結構脆弱,缺乏穩定性。(2)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網絡中位于邊緣區與核心區城市的數量相當;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網絡...
共同富裕視角下中國西部地區城市規模、空間聚集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研究————作者:李燕;黃誼;劉曉霞;
摘要:在分析城市規模、空間聚集影響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理論機制的基礎上,基于1990—2022年中國西部地區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空間面板數據,運用空間杜賓模型實證檢驗這一影響。研究發現:城市規模、勞動生產率、城市化水平、科學支出和人力資本等因素對西部地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起正向作用,科學支出的正向效應最為明顯;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和基礎設施指數等因素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起負向作用。適度...
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管理立法完善探究————作者:鞏固;
摘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管理具有管理對象多樣、權力基礎多元、以國家所有權行使為核心、具有重大體制變革意義、內容廣泛豐富等特點。當前該領域制度主要經由相關地方立法和規范性文件加以規定,方向正確、全面系統,值得肯定,但立法層級較低,尚存諸多不足,需要高位階立法予以補充和提升。制定中的《國家公園法》應高度重視資源管理問題,厘清重大爭議、規范術語表達,建立系統、完整的制度框架,為后續立法完善奠定良好基礎
論國家公園法的整體性治理進路————作者:于文軒;寧天琦;
摘要:國家公園法應以生態保護為主旨,明確其在法律體系中的定位,貫徹整體性保護理念。在理念基礎方面,國家公園法應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以保護生態系統功能為核心的整體性”和“保障合理民生需求的可持續性”兩大要點。在規范內容方面,國家公園法應在遵循保護優先原則的前提下,妥善處理人地關系,保障合理的民生需求,實現兩者之間的動態利益衡平。在法治體系建構方面,國家公園法作為自然保護地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
國家公園經營服務活動“特許經營”的實施方式————作者:舒旻;
摘要:實施特許經營是管理機構對國家公園采用的有目的、有組織和有意識的管理手段。根據管理目標和經營服務類型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特許經營實施方式。在我國現行法框架和法規范體系下,存在行政許可和公私合作下的行政協議兩種路徑選擇。兩種路徑選擇都存在其特定的優勢和風險。在管理實踐中兩種路徑可以并存,具體可根據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目標選擇適用
國家公園生態環境檢察管轄機制研究——以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例————作者:趙悅;
摘要:《國家公園法(草案)》在司法保護層面仍存在空白,應當在國家公園法中明確國家公園建設的司法保障機制,健全國家公益生態環境檢察管轄機制建設。以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例,園內檢察系統經歷了屬地管轄、集中管轄到“半集中管轄”三種生態環境檢察管轄模式,但分別存在“專業性”和“剛性與尺度”問題、“失衡”與“減效”問題以及檢察監督目的落空風險。對此,實踐中檢察系統應變被動為主動,創新生態環境檢察管轄機制和工作機制...
基于日高鐵流量視角的中國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群分析————作者:鄭燕巧;戴其文;周妍錦;賴璇宇;
摘要:本文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構建222×222的O-D城市日高鐵流量矩陣數據,探討中國城市網絡空間結構,結果表明:(1)以上海、南京、蘇州、無錫4個城市為高鐵網絡核心,形成若干條高鐵主軸;以南京、鄭州、武漢、濟南、北京為高鐵網絡次核心并形成若干條高鐵次軸,共同構造中國高鐵網絡結構。少量中西部城市及非省會城市發展成為高鐵網絡的重要節點。(2)聚類后形成的9個城市群體基本覆蓋19個國家級城市群,并呈現出涵...
四川省鄉村產業的演進歷程、邏輯及發展走向——基于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H村和F村的田野調查————作者:常潔;張雯鑫;劉娟;夏小江;
摘要:四川省是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也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腹地。研究鄉村產業發展的演進歷程和未來走向,對立足新時代四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文章選取川中丘陵區的2個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為研究案例,采用“類型—結構—主體”理論框架和深度訪談法等,探討鄉村產業的演進歷程、邏輯及主要走向。研究發現:(1)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的鄉村產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以農為主、鄉村工業的快速累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主持人語 我們需要一部怎樣的《國家公園法》?————作者:汪勁;
摘要:<正>我國于2015年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18年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和制定國家公園法的指示,國家公園法的起草工作被納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2019年年中國家林草局公園辦組織國內專家學者共同完成了國家公園法草案建議稿。之后,因有關主管部門對國家公園法和自然保護地法的立法先后關系產生不同認識,國家公園法草案的起草工作被擱置延緩。...
云南邊境地區耕地“非農化”時空演變及轉移路徑————作者:劉鳳蓮;楊博文;陳洪敏;
摘要:耕地“非農化”影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科學認知耕地“非農化”的動態演變對于保障新時期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數據提取了云南邊境地區2000—2020年的耕地“非農化”數據,運用地理數據分析工具研究了云南邊境地區耕地“非農化”時空演變及轉移路徑。研究表明:(1)云南邊境地區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臨滄市、普洱市和文山州,且破碎化嚴重,在整個研究時段內耕地面積先減少后增加再減少;耕地“非農化”現...
土地流轉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及其路徑研究————作者:楊小杰;王夢;
摘要:基于“雙碳”目標和最新農業政策變革——土地流轉的時代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轉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文章采用中國2007—2022年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考察土地流轉對農業碳排放的影響及其路徑。研究結果表明:(1)從整體來看,土地流轉可以顯著促進農業碳排放的減少,且在內生性及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2)在區域異質性上,土地流轉的碳減排效應主要體現在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土地流轉的碳減排...
西部農村數字經濟對種植業碳排放的影響效應——以四川省為例————作者:楊小杰;馬漸涵;
摘要:減少種植業碳排放是實現農業低碳發展的關鍵,同時數字經濟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此為出發點,以農業大省四川為例,研究數字經濟發展對種植業碳排放的影響。首先采用熵值法測度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而利用固定效應回歸模型考察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種植業碳排放強度之間的影響關系。研究發現: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種植業碳排放強度具有抑制作用,該作用通過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實現,在不同地區存在異...
農業新質生產力驅動耕地占補平衡創新發展的路徑探索————作者:趙小汎;陳印平;李林蔚;姬婧楠;
摘要:農業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一趨勢為耕地占補平衡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深入剖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闡釋其科技驅動性、高效益性、綠色可持續性、高附加值性的顯著特征,并梳理當前耕地占補平衡面臨的困境,包括補充耕地資源匱乏、質量難以保障、監管難度大以及資金投入不足且來源單一等問題。為應對以上挑戰,探究農業新質生產力對于提升耕地占補技術水平、改善補充耕地質量、提高...
傳統農區耕地種植結構轉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吉林省扶余市為例————作者:李紅;王幸文;鮮于慧玲;
摘要:摸清傳統農區耕地種植結構轉型的時空分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對實現區域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東北傳統農區的典型產糧大縣——扶余市為研究區,通過建立隨機森林模型識別耕地種植結構,利用GIS空間分析與空間計量模型實證檢驗,探究耕地種植結構轉型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20年,扶余市耕地種植結構轉型以糧食作物轉至油料作物與設施農業為主。(2)扶余市耕地種植結構...
農業補貼對中老年農戶土地流轉的影響——基于2020年中國鄉村振興調查數據————作者:劉紅升;陳一;
摘要:鼓勵農戶依法自愿轉出土地、建立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不僅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本研究基于2020年中國鄉村振興調查(CRRS)數據,建立Logit和Tobit回歸模型,分析農業補貼對中老年農戶土地流轉的影響及其區域差異性,并揭示其影響機制。基準回歸分析發現,農業補貼顯著提升了中老年農戶土地流轉的可能性。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基準回歸模型與結果有較強的穩健性。區域視角下...
智慧城市建設、媒體關注與企業綠色轉型————作者:李江濤;蘭凱;
摘要:在我國深入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探究智慧城市建設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基于2009—2020年深滬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準自然實驗,運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媒體關注的調節效應。研究結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設顯著促進了企業綠色轉型,媒體關注弱化了智慧城市建設對企業綠色轉型的正向促進作用。本文通過對智慧城市建...
四川省民族地區民宿分布影響因素及空間分異————作者:陳興;趙星晨;
摘要:近年來,民族地區旅游業蓬勃發展,其中民宿業態規模不斷擴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以四川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內的民宿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最鄰近指數、核密度分析法、多尺度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分析四川民族地區民宿的空間分布特征和不同空間尺度下民宿分布影響因素的空間異質性。結果表明:(1)四川民族地區民宿呈現出明顯的空間聚集效應,形成了四個主要的集聚區,其中以康定市和西昌市為核心的區域集聚效果最為顯著;(2)...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